而且说实话,以后再想有人打破苏凉的这个冠军纪录,可不容易了。
要知道,苏凉的这个年纪可还是悄悄往大了算一点的——这事儿冬训中心里的人知道的还不少,测骨龄这个事情,虽然能大致测到一定的年龄上,但多少有点误差的,当时测试中心那里给到的建议是14岁+,但是蒋一波和短道速滑这里考虑到想让苏凉今年就有机会冲刺世界杯这些赛事,这才给年龄定到的15岁。
赛季开始前年满15岁,这是世界杯参赛的最低标准年龄。
也就是说苏凉其实是卡着这个标准年龄,甚至可能还要更小一点的——如果没有意外,苏凉这个‘短道速滑世界杯史上年龄最小的奖牌得主’的称号,只怕未来十几二十年都不会有人打破这纪录了。
说完了恭喜,梁华生又笑着道:“对了,这赛季花滑队这里的成绩也不错,这里面也有小凉你的一份功劳啊!”
梁华生说的当然就是苏凉帮忙提升花滑队滑行质量,另外还有苏凉贡献出的《萨洛夫幻想曲》和《木偶之歌》两套节目。
“真的是帮了咱们花滑队大忙了!”
其实也有人不理解,认为世界范围内,优秀的经典花滑节目也不少,苏凉提供的这些确实也好,但是华国队的教练组研究以前的那些经典节目,难道就不能从中有一些开拓性的思路吗?
答案当然是有的,并且之前他们也是这么做的。
但是对于经典节目的研究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在没有清晰思路的情况下直接化用,出来的效果就很是不伦不类。
而苏凉在给出这两套节目的同时,也跟他们进行了为什么这样编排的思路——各种编排元素衔接之中的难易度、在难度类似的情况下对于同一种跳跃如何做出更适合匹配表演的变种等等。
正是通过这些思路上的转化,才真正打开了教练组在节目编排上的新思路。
这顿晚饭,原本该是在庆祝苏凉在今天短道速滑世界杯上的成绩的,结果有小半的时间都被梁华生用来吹苏凉给花滑项目带来的改变和成绩了。
蒋一波原本还不想说话,等到了后半程,他就开始对着梁华生吐槽起来了:“行了哈,你吹再多,我儿子也还是我们短道速滑的人!”
梁华生没理他,照样在心里美滋滋:“嘿,你这人,我夸你儿子你还不乐意了。”
一顿饭的时间,秦教练和林教练一边看着梁华生跟蒋一波斗嘴,一边笑呵呵地给苏凉夹菜。
“小凉多吃点,短道速滑的训练量那可太大了,那个力量训练,我看你爸之前说他带的选手,一天恨不得能吃六顿饭。”
秦教练手上的筷子也没停过给苏凉夹菜:“没错,我也看到不少国家队的小家伙,那是真的能吃,一个个都结实得很,你爹好歹也是个教练,这半年怎么给你喂的,还这么瘦?这不行,就你这身板儿,哪儿够训练啊?”
“赶紧的,多吃点。”
一到吃饭的时候,秦教练和林教练就很有中式家长的样儿,看着苏凉吃饭,只觉得孩子吃不饱,甚至说着说着还蹬起了蒋一波——就知道跟人小梁吵架!自己儿子吃饭都不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