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用堆的核安全要求非常苛刻,几千名舰员就生活、工作在反应堆附近,一旦发生问题,灾难是不可想象的,因此其安全性、密封措施的要求都比较高。
船用堆对控制技术也有很高的要求,民用堆启动后一般是平稳运行的,而舰船时而要求高速航行,时而停泊要在港内,需要对堆芯热能精确控制。
这就孙光生和他的研究团队所面对的一个又一个难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的时间都是以年为计算的,有些甚至是十年。
所以收到那位院士讲课的消息,孙光生马不停蹄的赶回了华夏青岛船舶研究院,第二天一大早就赶到了研究院的大讲堂。
孙光生早,但有人比他还要早,那是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他穿着很随意,一身运动服和双球鞋,不像他们穿着研究员的衣服,他手里拿着一本书,坐在前排的第一个座位上。
见到孙光生,青年合上了书朝他点了点头。
“小兄弟很面生啊,你新来的?”
孙光生坐到第一排的第二个位置上,他三十岁大几了,比那年轻人大了十来岁,这声小兄弟倒也叫得,他见青年手里拿着的是核动力航母的相关书籍,是以开口道。
“呵,是啊。”青年点头笑着回道。
“听说有位华科院的院士要亲自来给我们指导舰式核反应堆的建造方法,这可是个学习的好机会。”
“呵,我也觉得。”
“如果这位院士能我们解决舰载核反应堆的几个大问题就好了,哎…不说解决能为我们提供一些好的建议和思路也好,鹰酱和熊联把这项技术列为绝密,我们想得到一些思路太难了。”
“嗯,听说这位院士超级厉害,很轻易就解决了航母战机勾索和电磁弹射的问题,想必这次也不会让我们失望,不定还会有大惊喜也不一定。”青年很乐观的说道。
“但愿吧。”
孙光生并没有那么乐观,不过他并没有打击眼前这位初生牛犊不畏虎的年轻人,年轻的时候他何曾不是如此想,但踏上这条路后才发现摆在华夏面前的是怎样艰难的境地。
不过和老一辈科研人员一切从零开始摸索前行相比,有那些老一辈的科研工作者为他们打下的基础,现在他们无疑已经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两人有一句没一句的闲聊着,孙光生虽然是副所长,但并没有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