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朱允炆的激进削藩政策,朱棣的手段显得更加老辣。」
「作为刚造反上位的朱棣,深知自己削藩的复杂性。」
「如果再次进行类似建文帝那样的削藩手段,极有可能招致诸藩王弟兄们激烈的反应。」
「甚至要是诸王群起而攻的话,建文帝的下场不见得不会再次发生在他身上。」
「有侄儿的前车之鉴,朱棣就充分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以诸位兄弟藩王的利益维护者的身份着手,开始了削藩大业。」
「朱棣的削藩大业大致可以分为四步。」
「第一步:温水煮清蛙。」
「立刻恢复之前朱允炆相继废掉的周、代、齐、岷几个藩王的王位,向他的兄弟们示好。」
「让这些兄弟们感恩于朱棣,相信朱棣对自己的兄弟不同于朱允炆那么无情,让诸藩王渐渐对朱棣失去警惕心。」
「第二步,明升暗降。将封在边疆的藩王逐一以各种封赏的名义调回内地。」
「既然调回内地,那就不用掌守卫边疆的兵权了,而一旦藩王没了大量兵权,再想对抗朱棣,那就更加困难了。」
「比如辽王朱植由广宁改封荆州,宁王朱权由大宁改封南昌,谷王朱橞由宣府改封长沙,取消了他们的御将出征之权。」
「第三步,用钱换兵,通过不断提高诸藩王的俸禄,换取削减诸藩王王府的私兵数量。」
「而逐渐没了一丝兵权的王爷,对于朱棣来说就是没了牙齿的老虎,已经不足为惧。」
「第四步,制定各种“藩禁”约束藩王。」
「借口藩王违禁削夺其护卫,重者废为庶人。」
「到永乐末年,诸王护卫大减,也不再拥有镇遏地方的军事权力。」
听到这里,朱元璋大喜,好啊,老四干得不赖!
那么,咱回去,就让老四着手削藩!
「但是,朱棣的削藩王并不彻底,留下了很多隐患。」
「朱棣起兵之时,通过阴谋诡计,成功逼迫宁王朱权和他一起起兵谋反。」
「朱棣当时答应事成以后平分天下。两人的珠联璧合,很快就打败了政治小白朱允炆。」
「然而天下大定的时候,朱棣开始了他的选择性遗忘。」
「坐上奉天宝殿的龙椅之后,朱棣对当初平分天下的事情只字不提。」
「这一切在宁王朱权看来是再正常不过了。既然江山的一半拿不到,那就恳请四哥放过,让自己回到父皇给的大宁封地就行了。」
「但是,朱权这个要求也没有得到满足,反而被从大宁改封到了南昌。」
朱元璋心头一紧,老十七难不成,又造了老四的反?
「没有了兵权,又被朱棣死死盯住,朱权无奈之下,只好修养读书,弹琴作曲。」
「朱权的去世,并没有让他和朝廷当年的恩怨烟消云散,事情刚好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