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格格党>>皇明风云录> 第五卷第五章第三节 血战浑河 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卷第五章第三节 血战浑河 一(2 / 3)

听到这里,别说是皇太极和代善一脸的惊恐,就是努尔哈赤也是面色惨白、有些慌乱了。原本以为这支明国援军要从辽阳赶到沈阳,最快也要等到明天才能到,而且那就已经是努尔哈赤在非常高估这两支明国的精锐的情况下,做出的最为骇人的判断了;谁能想到,现在还不到一天的时间,这支完全由步兵组成的明国援军,就走完了将近两天的路程!这说明什么?说明这支明国的川、浙联军是一支极其精锐的虎狼之师,甚至要比曾经给大金勇士造成重创的汉威营还要强悍许多!/p

这一仗还打不打?要怎么打?打完这一仗之后,大金的勇士要损失多少?是否还有实力攻打辽阳、抵御正在赶来的汉威军?/p

努尔哈赤的心中在极盘算着,脸上阴晴不定。/p

旁边的皇太极想了一下,对那名马甲问道:“这支明国援军有多少人?领军主将是谁?”/p

“启禀四贝勒,明国援军约有七千人左右,川军的领军主将姓秦,浙兵主将姓戚。同时还有一面陈姓总兵大旗,和一面童姓总兵大旗。”/p

皇太极思索了一下,便对努尔哈赤说道:“汗阿玛,儿臣在开战之前曾经详细调查过这两支明军的情况,如果儿臣没有猜错的话,这两名明军的统军将领,应该就是石柱府总兵秦良玉的兄长秦邦屏,以及戚继光的侄子戚金。看来明国这回是下了血本了,这一仗可不好打了,这就是一场血战啊。”/p

努尔哈赤苦苦思索着,面容已经几近狰狞了,过了好一会儿,狠狠的说道:“我大金勇士带甲十余万,面对区区数千明军精锐难道还不敢迎战吗?传朕旨意!正黄旗留守沈阳城,其余七旗大军马上出南门集结,一个时辰之后开赴浑河北岸迎击明国援军!”/p

皇太极和代善一齐躬身领命,但是二人的脸色都非常的不好看。/p

与此同时,浑河南岸。/p

浑河之畔,一支由三千忠州石柱府白杆兵、四千浙江戚家军组成的赴辽援军正在做着短暂的休整,一连数日的高强度行军给将士们增添了不少的疲惫,但是在众将士的脸上,看不到任何埋怨、胆怯的神色;反之,将士们的脸上满是即将迎战强敌的兴奋、即将征战沙场的荣耀,七千将士面对即将开始的大战全都跃跃欲试、士气高涨。/p

石柱府秦良玉所部的土司兵久经沙场、战无不胜,由于该部将士的主要兵器都是一根白蜡木制成的长枪,所以该部便号称白杆兵,素为西南各族土司所忌惮。这次出兵赴辽,秦良玉派遣其兄秦邦屏统带此劲旅出征,这支白杆兵皆强悍能战,装备了许多川东少数民族特有的利剑、大刀和锋利的长柄标枪,将士们除了身披铁甲之外又再套一层厚棉甲,刀、箭不入,军容壮整、意气昂然。/p

而与之同行的戚家军就更不必说了,自从戚继光建立戚家军以来,从东南各省抗击倭寇开始,到镇守蓟镇征伐蒙古诸部,再到出征朝鲜鏖战三千里江山,戚家军一共经历了大小战役数百战,从无败绩!十几年的征战,戚家军一共斩获敌军级三十余万级以上(还不包括阵斩,但是没抢到级的敌军人数),而自身损失只有区区的不足两千人,堪称恐怖!/p

这支由白杆兵和戚家军组成的援辽大军在总兵童仲揆、总兵陈策的率领下,一路疾行推进到了浑河南岸,正准备与沈阳城内的明军一同对建奴进行夹击。/p

眼看将士们已经休息得差不多了,总兵童仲揆、总兵陈策便召集了全军将领阵前议事。没过一会儿,游击将军周敦吉、副总兵四川石柱府都司佥书秦邦屏,以及副将戚金、参将张明世便来到了中军大帐。/p

童仲揆、陈策二人看着满帐的将官,心中都是豪情万丈,毕竟手中握着大明最为精锐的两支大军,立下战功也只是等闲之事。/p

二人先是相互谦让了一番,接着陈策便拱拱手,率先说了几句鼓舞士气的话,然后继续说道:“诸位,国朝自三年前萨尔浒之战大败以来,不断失城丢土、将士们士气低迷、国威沦丧!今日,我川、浙联军七千将士奉皇命出征辽东、驰援沈阳,正是大破建奴、建功立业之时,万望诸君能够齐心协力、报效国恩,重振我大明军威!”/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八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