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得循序渐进。末将认为我军还是先取昌邑,收复整个山阳郡,并安定好后方之后, 再取定陶为好。”李乾道, “主公当初也是要求我们先取昌邑, 再夺定陶的。”
曹恪道:“可是如果这样做的话,只怕会耽误时间。吕布得知我军攻陷昌邑,为防后路被截,定会发兵守定陶,平白给我军增加攻城的难度。”
“那倒也是。”李乾道,“那以校尉之见,我军先取定陶?”
曹恪摇摇头,道:“不,我军兵分两路,同时攻打两城。”
“两座城一起打?”李乾有些惊讶。
曹恪颔首道:“薛兰死后,他的部下只有数百人逃回了昌邑。他们群龙无首,惶惶不可终日。我只要派出两千兵马前去招抚,不怕他们不投诚。”
李乾道:“昌邑就交给末将如何?”
曹恪摆摆手,笑道:“李校尉前阵子受了伤,还未痊愈,就留在乘氏镇守吧。打昌邑的事,就交由伯齐和曼成去完成如何?”
“也好。”李乾道, “末将就率兵千人留守乘氏。”
“伯齐和曼成率两千兵收复昌邑之后, 可分出部分兵力去平定山阳诸县,稳固后方。”曹恪道,“至于定陶,那里只有吴资的千余兵马守卫。我带五千兵马前去,力争在吕布的援军赶到之前拿下此城。”
李乾似乎想起了什么,说道:“我李家子弟居住在定陶城中的不下五百人。”
“李校尉的意思是?”
李乾道:“末将打算让李进先前去定陶城中,联络我李家子弟,让他们在我大军赶到时,抢占城头,打开城门放我军进城。”
曹恪眼前一亮,欣然道:“如此一来,定能将吴资杀得个措手不及。”
又道:“请李校尉速去安排。”
李乾应了一声,出了中军大帐,去找李进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