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师兄师姐正在用各种比例、方法,尝试干冰加镁获得石墨烯。
在某个大型实验室,也有几个经验丰富的教授在亲自尝试用干冰制取石墨烯。
经过多次失败,众人都麻木了。
要不是这个实验办法,来自林院士,大家早就不再尝试用这么蠢的办法。
干冰和镁无论他们怎么配比,最后得到的都不是石墨烯薄片。
而是被镁置换出的碳。
这种碳继续用以前分离石墨烯的办法,还是可以得到石墨烯,但这根本不划算。
以前用石墨块贴胶带,或者别的办法,那一种都比现在强。
最后大家只能承认,里面有关键技术他们没有掌握,无法通过正常实验获得石墨烯薄片。
林丰池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陆行舟。
办公室内,林丰池和陆行舟详细聊技术细节。
因为了解更多,林丰池才能更好的判断,技术是否需要藏起来不公开。
这自然是一种损失。
因为不公开,陆行舟无法收获这次巨大成果的名望。
同时,也要担心国外的实验室,也用类似的办法制取到石墨烯。
别人先发表论文,甚至申请国际专利,陆行舟的这种特殊制备方法就浪费了。
反而以后要给别人交专利费。
“也就是说,成功的重要原因和重量和厚度有关?没有添加其他催化剂?”林丰池难以置信的问道。
陆行舟微微点头,石墨烯制取技术在他这里,还真不算特别黑的黑科技。
他其实更倾向于发表论文,甚至申请公开专利。
这样就算以后有其他人发现这种制备技术,想要用干冰生产石墨烯,都要乖乖给他上交专利费。
石墨烯又不是新发现的物质。
国外用复杂昂贵的办法,也可以制取,已经运用到j工和其他普通商业产品上。
那保密的意义,就只有廉价成本了。
有人可能会觉得,那就直接生产成品,卖产品不就行了。
但这必须考虑万一国外有人发现类似现象,注册了专利,陆行舟反而不能用干冰生产石墨烯。
现在的夏国已经非常注重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