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大部分学术交流,其实都是通过信件。
而陆行舟的论文,威廉·伦琴也带走了,他要帮陆行舟扬名。
将论文发表在德国期刊上。
西方期刊最开始出现是在1665年1月,阿姆斯特丹的法国人萨罗出版《学者杂志》,这个时期也是牛顿出名的时期。
东方古代并没有期刊这个概念,到了大青有了最早的中医杂志《吴医汇讲》,创刊于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
可惜刊发了10年,出版11卷就停刊了。
而西方的期刊随着第一本开始,到了19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已经超过了1万种。
到了2022年,随着知识细分,全球各类期刊,更是高达21万种。
这次威廉·伦琴帮陆行舟扬名,就是准备将论文发表在物理学界比较知名的《物理学年鉴》期刊上。
爱因斯坦今年发表的论文,也是在这本期刊。
创刊时间在1799年,距今已经106年。
总部在德国,而且也是德文期刊,这年代的物理学大神,很多都是德国人。
二战以前《物理学年鉴》期刊,几乎就和未来三大顶刊地位差不多。
威廉·伦琴十分肯定陆行舟的这篇论文能通过审核,于是准备帮陆行舟投稿。
比起信件邮寄,威廉·伦琴自己带过去,还更快速。
当然除了陆行舟的论文,爱因斯坦也写了两篇论文让威廉·伦琴带去发表。
在最新的论文里,爱因斯坦开始研究固体比热,这是关于固体量子论的第一篇论文。
另一篇论文则是《临界r光》。
在临界点附近,照射于介质的光束会被介质强烈散射。
这些论文其实都是在为后面重磅级别的广义相对论做铺垫。
按照正常发展,爱因斯坦起码要再过四年,才会写出“临界r光”这篇论文。
但有陆行舟的指引,爱因斯坦的研究进度大大提前。
关于X光的论文,陆行舟也有很多。
考虑到要让学术界有接受研究的时间,所以没有放出来。
下一篇论文,陆行舟已经决定公开辐射危害性,早点挽救一些不知不觉就被辐射伤害的人。
距离陆行舟来到1905年已经过去七八天,陆行舟现在要赶去苏黎世理工上学。
还能在这个世界停留一周。
当然,陆行舟中途离开也能随时进来。
为了避免两边忙不过来,陆行舟还是想和校长申请不去上课。
反正他也只需要苏黎世理工大学这个名头,让他看起来不像是莫名其妙出现的人。
爱因斯坦这次就不跟着陆行舟去苏黎世了。
他要陪陪妻子,顺便辞职等待父亲到来。
过些天会带着家人一起去苏黎世发展,陆行舟的生意也从苏黎世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