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种剧本,连后时代的编剧也不敢这么写,可人家宋元公便是靠着这一骚操作,最终竟是软磨硬泡,忍辱负重,硬是把自己的孩子都给救了出来。
并且,最后还翻脸不认人,直接反杀了华、向两家的质子。并将华亥,华定等人是给赶出了宋国。(方便大家理解,此二人称华a)
而也就是这件事,让太子佐(宋元公)是背负了背弃盟誓的骂名。
但与此同时,更值得一提的是,宋元公也正是靠着这样的手段,竟是完成了春秋后期仅此一例的,国君成功反杀权卿的案例。
而这一“壮举”,也并成功诠释了,究竟何谓“君子不悬怒”的至理名言。
至于向戌和华费遂,前面已经说了,弭兵之盟乃是由宋国促成的。而这一场盟誓的发起人,便是眼前的这位向戌。
所以简而言之,向戌的名声很好,虽然不过是宋国的首卿,可作为当时的两个超级大国,双方却都是要卖他一些面子的。
——
第280章_宋国二三事
申地之会,宋国来了三个大人物,分别是太子佐(即日后的宋元公),以及宋国的左师向戌,以及司马华费遂。
之前说完了太子佐与向戌,最后再重点说一说这个华费遂。
华费遂也是出自于宋国的华氏,而且作为宋国司马,乃是仅次于左师向戌与右师华亥的第三号人物。
但华费遂与后来作乱的向宁,华亥不同的是,华费遂始终忠君体国,而且德高望重(请牢记这个人设,方便记忆,称华b)。
也正是此人,后来帮着宋元公攻打华,向两家,导致华亥,华定以及向宁只能出逃陈国。(华b帮国君打华a)
但问题就在于在春秋这个时代,但凡权贵,子孙后代一定很多,而且宋国又是一个世族掌权的国家,所以世族子孙一代一代的繁衍,更是数不胜数。
华费遂一共三个儿子,分别是长子少司马华貙,次子御士华多僚,三子华登。
他的这三个儿子中,老三出逃吴国,老大老二互相看不对眼,都恨不得能弄死对方,最后便搞了一出华多僚诬陷华貙,兄弟阋墙的戏码。(华b内讧,华貙b1,华多僚b2)
被逼急了的华貙一不做二不休,劫持华费遂,召集流亡在外的华、向两族的族人,并是发动了叛变。(华b1挑唆华向a起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