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贺家看起来是天大的事,对有些人而言不过是件不值一提的小事,丙大将去调查凶杀案细节了,摄政王怎正在为另一件事烦恼。
礼部那边递了名单过来,是此次秋闱各地考生的前三名单。
这事按理说不该他一个摄政王操心。
但礼部尚书闵济是摄政王一手提拔的人,他拿不定主意,自作聪明地列了三份清单出来请摄政王定夺。
这次秋闱论精简军队优劣的论题,是摄政王出的,但摄政王只给了考题,什么都没说。
摄政王手握重兵,反对精简军队,这是大业国稍微有点政治敏感度的读书人都知道的常识。
礼部如今又是摄政王的地盘,想政治正确的考生必定会迎合摄政王的口味来写。
但偏偏有那么些个才学好又胆子肥的反骨,写出让阅卷管惊艳不已的文章。
礼部归是摄政王的管不假,但除了少数投诚派,大部分是心系正统道义的老学究。
反骨遇到老学究,双方一拍即合,于是送到礼部尚书手中的中举清单就有些烫手了--
各地前三中,有一半是与摄政王唱反调的。
这可不是小事,礼部尚书没有坐以待毙,当即责令各地贡院将前十考生的试卷送去元都学子监重新审核。
审核结果就是这三份清单。
第一份是纯天然未经摄政王的人插手的,户部尚书在每一个名字后标注了考生家世背景学识,以及阅卷人站队信息,毫无意外大多数站队陛下一派。
第二份是摄政王的人重新审核过,但不带政治偏见的,前三中唱反调的少了一些,至少不是绝对主流。
最后一份则是完全政治正确的,前三中没一个唱反调。
按理说考完半个月就要出榜,礼部尚书顶着压力硬是拖了一个月还没发榜,等着摄政王定夺。
......
第124章天高未必皇帝远(第2/6页),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