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37 以正义之名(1 / 3)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p>

写下这首应试满分作文的白居易,当时只有十六岁,还没有被现实抽打的“江州司马青衫湿”,也没有去过茫茫大草原。</p>

他不知道,草原上不止是草会春风吹又生,就连那些看似一夜之间覆灭了的部族,也有可能在某个春天重新焕发生机。比较起来,倒是李煜的“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更为恰当,更能形容草原上那些部族的兴衰荣辱。</p>

当然,在狄仁杰的认知里,这些都是李余的作品。</p>

“好诗好诗,狄监军果然大才。”</p>

薛讷不懂诗,一个武二代,能保住父辈的英名不堕就已经不错了,没有时间去研究这些文绉绉的东西,但并不妨碍他赞同一下。</p>

狄仁杰笑道:“大将军不善言辞,就不要说这些虚头巴脑的话了。朝中会说话的人多了,会做事的人就少了,像大将军这样的人,还是多些才好。”</p>

如今天下并不太平,却有许多人做起了太平盛世的美梦,对武将也多有打压和轻视。长此以往,边陲不宁,恐生大乱!</p>

狄仁杰可是听说了,被贬谪为一小卒的程务挺战死之后,突厥人额手称庆,还时不时地祭拜程务挺。</p>

讽刺的是,在大唐这边,尽管有殿下极力推动,对血洒疆场的将士们的抚恤也不过是略有增加而已。对程务挺的褒奖,根本就没人提起过。</p>

一个没有英雄的国家,必将衰落。一个不尊重英雄的国家,也绝不会长久。</p>

等此间战事结束,希望有个完美的结局,能达到殿下的期望,能让大唐少一些兵戈,多一些祥和吧。</p>

狄仁杰陷入沉思,薛讷也不会主动说话,帅帐中一时竟安静下来。直到一个马弁进来,说殿下的援军到了,静默才被打破。</p>

“援军”</p>

薛讷看看狄仁杰,表示自己从未收到这方面的消息,不会是敌人的诡计吧。</p>

狄仁杰笑了笑:“应该是宋之问和沈佺期他们来了,到这里历练和安民来了。”</p>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八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