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大暑。
大暑,二十四节气之一,夏季最后一个节气。
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段。
大暑时节阳光猛烈、高温潮湿多雨。
虽不免有湿热难熬之苦,却十分有利于农作物成长,农作物在此期间成长最快。
此时的正是南洋诸国稻谷丰收的时节。
审判坐在办公室中,查阅着最近南洋那边的农业发展状况。
在打掉了东瀛帝国丰臣暴力犯罪团伙后,整个东方世界也开始趋于平稳了下来。
而穿越办也将目光,放在了南洋。
随着三四月播下去的农作物,在南洋这个环境下,也到了收获的时节了。
南洋可不比其他温带地区,地处热带的南洋,农作物往往能达到三季,甚至是四季。
水稻在我国北方是一年一熟,在南方是一年两熟。
一年一熟的水稻于3月下旬至4月上旬种植,6月下旬至7月收割,一年两熟的水稻在6月收割早稻后,晚稻于6月下旬至7月种,10月下旬至11月收。
稻谷有一季、两季,甚至三季。
单季稻是一年只种一季水稻的一种稻作制度。
双季稻是在同一块稻田里,一年中种植和收获两季水稻的一种稻作制度。
最早在十九世纪中,夷州开始种植三季稻,并传入大陆南岭以南部分地区。
而在南洋地区,由于光照、热量、降水、土壤等多种原因,往往都是三季稻。
再加上东瀛帝国向外输出的劳动力,改编为各兵团的帝国军队,其中就有改编农垦兵团的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