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小组18支队伍,小组赛后,排名情况尘埃落定,半决赛的对阵出来了。
晚上,在基地的宿舍区,各支球队都开始了他们针对下一阶段比赛的准备了。
半决赛的情况,其实依然分成了四个小组。
不过,人们关注最多的还是胜者组、前八组。
也就是,第一阶段每小组的前两名交叉重新分组,组成第二阶段的A、B组。
分别是原先第一阶段的第一小组的第一和第二小组的第二,以及第三小组的第一和第四小组的第二组成A组。
其后的各小组第一、第二组成B组。
而未能获得前二的也同样分成两组,每组的第三分成一个小组,不过他们只能争夺本次比赛的9-12名,而剩下的球队只能排最后的名次了。
分组比赛依然采用单循环赛事,每支球队要和同组其他三支球队分别战一场,比赛赛制规则也从原先的三局两胜变成了五局三胜。
无论是比赛的时长和强度都要比原先大了许多,不过好在,第二阶段的比赛赛程上宽松些,每支球队每天只有一场。
从赛事赛程上来看,5局3胜的赛制,显然对于实力比较好些,韧性比较强些的队要更有利些。
少年球队的心性不稳是普遍常识,有比较多的局数,也多少增加了一些容错率。
从以往的经验来看,每次第一阶段小组赛的时候都会出现很多让人意外的比赛结果。
比如哪些一致被看好的球队,小组赛输的挺惨,比如哪些名不见经传,人们给与重视度很小的球队脱颖而出。
硬实力是一部分,但无可否认,整个两天三场,甚至四场的连续赛事加上较短的赛制,有时候确实对青少年的球队影响很大。
不过,通常情况下,有一类教练所带的球队倒是让人们不喜欢,但也不得不承认。
也就是诸如津沽体校教练和东山体院附中教练那般的,把引导情绪当成一种战术的这一类。
说起来,教练从求胜利的角度来对待,倒也无可厚非,但毕竟是青少年层次的比赛,到底对不对、好不好,值得商榷。
其实,像这样类型的教练不算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