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则生变!信陵君当然明白二人的意思。秦军一时困顿,兵力不足,若是函谷久战,待秦军从蜀中或是其他地方再调兵充实,则自己再难打下,恐怕就要步犀首的后尘!
急!当然急!
眼见着就差一点点就能破关而入,信陵君自然不免有些遗憾,遗憾中更是有些急躁,但信陵君却没有因此而被冲昏头脑,更没有听从两位“卧龙凤雏”的建议——压上自己最后的底牌。
信陵君还在等!
等着时间的作用,等着秦军战力的不断消耗!
因为他发现,随着战斗的进行,那只神出鬼没的秦军出现的频率越发地高,而将自己的大军赶下城墙的时间确实越来越久!
也就是说:这只如救火队一般的秦军,始终是同一只军队!而且人数并不多,最重要的是,随着战斗的进行,这只队伍的战力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下降着。
自己的兵力是多于秦军的,若以月为单位的长时间来看,时间确实是站在秦国这一边的,但若是以日为单位来看,时间却是站在自己这一边的。
就如打拳一般,定要选在对手旧力已失,新力未生之际攻击,方有一击毙命的效果。
而自己如今要做的,就是等待秦军那只精锐的战力消耗到一定程度,然后乘着秦军援军未到之时,派出自己最后的精锐,一举占领函谷关。
打定了主意的信陵君,随即下令,将麾下剩余的十万大军分为四个集团,前三集团各三万人马,最为精锐的一万大军为第四集团充当预备队。
前三个集团不分昼夜,轮流对函谷关进行攻击,以求尽快消耗调关内秦军的士气与战力,最后再已预备队一锤定音。
安排妥当的信陵君,随即安心休息了起来,因为他预估着,关内的秦军至少还能坚持两个昼夜。
而事实,却果然如信陵君所料。
关内的秦军不仅能坚持两个昼夜,甚至在关上的殿阁之中,几名校尉正单膝跪在主将王龁的面前,请求着带兵“反击”!
没错,是反击!不是防御!
这已经是几位校尉不知道多少次地来求王龁将军了!眼见着殿阁之外,函谷关上自己的同袍正在浴血奋战,甚至主将不惜带着自己的亲兵前去扑火。
而自己这儿却有足足上万人马,一直龟缩在函谷关中,不得出战?这让一直被称为精锐老兵的校尉如何能受得了?
看着麾下一身整洁的甲胃,一脸疲惫、满身伤痕的王龁何尝不想带着这只精锐,对着城外的联军做过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