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中期烹饪工艺更加复杂,此时的明朝皇帝的饮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鸡鸭鱼肉几乎是每天必出现在皇帝的餐桌上的。</p>
由于国库充盈,皇帝的口味也不再局限于蒸煮炒炖,就引进了大量的民间优秀厨师,制作精良而美味的佳肴。</p>
每一道菜都经过独特的工艺进行加工烹饪,既保留了原食材的鲜味,又充分发挥了厨师的优点,满足了皇帝的需求。</p>
很多食材采用煎炸、烧烤等手段制作,融合大量香料,如虎皮肉、琅琊酥糖、大烧鹅等。</p>
虽然这些食品类似于现在的垃圾食品,但它们已经成为了明朝皇帝的最爱,许多大臣、宦官也纷纷效仿,成为明朝的“吃货”。</p>
《南京光禄寺志》就记录了明朝初期几位皇帝的膳食,从朱元璋到朱棣,都有详细记录。</p>
当然,每一位帝王的美食喜好也都有不同,比如永乐帝喜欢吃鲥鱼,从南京“快递”鲥鱼进京;隆庆帝喜欢吃驴肠,据说追求“节俭”的崇祯帝却偏好吃燕窝。</p>
鲥鱼分布于我国的东海及南海,是一种洄游性鱼类,每年四月至六月洄游于江浙二省的淡水江河产卵繁殖,产卵后返回大海。</p>
东晋郭璞注《尔雅注疏》中有:“,当,海鱼也。似鳊而大鳞,肥美多鲠。”</p>
此处“”、“当”均指鲥鱼,“鲠”指鱼骨,这句话说明鲥鱼体腹丰肥,尽管鱼身多刺,但肉质鲜美。</p>
为了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永乐皇帝在迁都北京后,就下旨在南京营建鲥鱼厂,即鲥鱼的“快递”站,将鲥鱼“快递”到北京。</p>
明早期,鲥鱼厂由南京守备太监掌管,专门负责鲥鱼的打捞、运输。</p>
由于鲥鱼在长江出水不久即死,而南京与北京相距千余里,船运需要一个多月时间,鲥鱼的有效保鲜措施极其重要。</p>
而到了小皇帝朱翊钧这里,他似乎又恢复了老祖宗的喜好,小皇帝也表现出对鲥鱼的喜欢,而不是和他父皇一样,喜欢吃驴肠。</p>
于是,南京那边这两年又开始向京师进贡鲥鱼。</p>
而今日,刚巧就是四月捕捞的第一批鲥鱼抵京的日子,自然就被摆在了小皇帝朱翊钧的面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