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章 科举之谈(2 / 3)

顶多也就是少几个门人而已。

但要是皇长子不满科举,这在皇上心里,可是大大减分的选项。

况且,这李平这么讨厌科举的话,估计本人就是个没脑子的莽夫。

对于军务和政务一定是一无所知。

自己随意问他几个问题,那不是能让他撞一头的大包?

到了那时,皇上也没脸安排他道重要的位置上了吧!

随后,长孙无忌看向李平,都感觉越看越顺眼了,看了老半天,这才笑着问道。

“李家小哥,你好像对科举有些不满?”

“这是为何?”

科举究竟是好还是不好。

自然是好了。

中国能在大唐,和以后的大宋,大明之中,能有卓立之巅世界的国力,正是因为科举制度,给整个社会阶层,带来了最基本的人才流动,阶级流动。

更是能让底层的寒门以及商户,有机会改变自家门庭,一跃成为人上人。

这很大程度缓解了社会矛盾,展现出生意盎然的进步性,让整个古代文化步入了发展的黄金阶段。

这是这个时代能展现的,最重要的公平。

可这种公平在李平看来,是有限的。

因为即便是寒门子弟,那也得有这个‘门’才算得上是寒门。

商户的手里更是掌握了很大部分的社会资源。

科举,就只是把上层的资源削弱了一部分,交到了这两个阶级中。

而作为农业社会的基础,农民却是没享受到科举的一丝红利。

毕竟在这个时代,读书,是一件十分耗费钱财的事。

暂且不说笔墨纸砚,这四样都是最基本的要求。

甚至连闲置一个壮劳力,都是对农民家庭的一个巨大打击。

在市井中,混迹了三年的李平,特别不满这点。

因为在上一世,他的父亲正是农民。

听到长孙无忌这么问,李平心里的不满,顿时爆发了。

“齐国公问我科举好不好?”

“如果和前汉察举制,九品中正制,比拟的话,科举当然好了。”

“不过这个好,也好得十分有限。”

“矬子里拔将军,也就忽悠忽悠外行人而已。”

“那些真正有眼光的人,谁人不是心中有数?”

“说得好!”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八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