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华出征南唐之前,就和工匠们提起,已经差不多一年的时间,要还是不能突破,实在是愧对侯爷的厚赐!
在几个月之前,他们在莱阳县找到了非常庞大的石墨矿,有了天然石墨,加上粘土,他们得到了坩埚。
有了坩埚之后,工匠们就着手研究坩埚炼钢的工艺。
用坩埚炼钢最大的难题在于温度,如何获得1600度的高温,是个顶困难的事情。
不过好在作坊建设之初,就装了水力驱动的风箱,能够极大提高炉温。
后来又研究出了焦炭,有这两样作为基础,工匠们也有了信心!
不过尽管如此,他们也失败了6次之多!
有的是坩埚被烧坏,有的是炼出来的钢水不合格,每一次失败,就意味着巨大的消耗,叶华对实验一向宽容,他不吝惜‘花’费,但是哑翁他们不行!
侯爷对待自己这么好,要还是做不成,哪有脸面对侯爷!
无论如何,这次一定成功!
他们先把木材和焦炭放入炉子,预先点燃,加热炉子,等炉子热起来,再把坩埚放入,然后加入小块的铁料,还有一些生石灰。
接下来就是大力鼓风,不断加热。
坩埚就好像一个炽热的小太阳,发出炽热的温度,李山只觉得浑身的‘毛’孔都打开了,体内的水分不断被蒸发出去,要再这么下去,他就有可能变‘成’人‘肉’干了。
可是很明显,那些工匠的忍耐能力比他们强多了。
哑翁吩咐道:“把看过的过程,全都记下来,记住了,要用平时说的话,别拿看不懂的文辞!”
李山乖乖答应,他们把一块木板放在‘腿’上,铺好了纸,提笔记录。
哑翁不时来看一看,确保记录正确无误。
渐渐的一锅铁料化成了水,哑翁知道最关键的时刻到了,他让工匠们加大鼓风力度。他拿着长长的铁‘棒’,亲自搅动铁水。
炽热的空气呼吸进肺叶里,浑身都要着了似的。
可哑翁丝毫不在意,他眼里只有这一锅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