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桥?对啊,就是架桥。
不要以为是春秋时代,人们就没有掌握假设浮桥技术。
如果说中原好多国家不会架各种桥,楚国和吴国在相关技术上,以时代局限性上来说会处在比较领先地位。
那是楚国和吴国所处的区域有太多的河系,总不能往来都是乘船或驾舟,一些该建的桥梁绝对是要建立起来,要不然怎么进行扩张,再进行有效统治?
“楚人善水,亦有浮木架桥之技。”智瑶在看着一伙楚军忙碌。
这些楚军有着不少刚造出来的舟和木筏,他们在河床较浅的地方打木桩,河床深一些的位置则是以舟或木筏充作浮力,先把舟或木筏固定在一个位置,上面在铺上比较长又粗度不一合编的木排,六条浮桥正在缓慢的形成。
架设浮桥这种活对于现代人来说,其实哪怕没有干过,基本常识肯定是懂的,反复试验几次绝对能够掌握,并成功将浮桥搭设起来。
然而,架设浮桥在春秋时代却是一种“秘技”啊!
“尔等,且仔细观之。”
“唯!”
老智家还真没有关于架设浮桥的科目,其主要原因是需要用到的时候比较少。
不是笑话,却好像是笑话那般,中原列国碰到河流大多的做法是,一旦这边的河段过不去,大不了找可以过去的浅滩,一回生二回熟之后,敌军会从哪里过河基本都是一清二楚,防御的时候在那边陈兵就行了。
现在掌握跨河建桥技术国家多吗?指的是那种河面宽度百米以上的造桥技术,建成之后可以长久使用的那种。
老实说,还真的没有几个掌握在河面宽度数十米、上百米、几百米修建永固模式桥梁的国家。
比较诡异的是,楚国和吴国同样不具备那种技术,唯一掌握相关技术的竟然是秦国!
晋国的“昆都”有一条横跨汾水的石桥。而这一条桥梁就是秦国的某位公子督造的,提供晋人上百年便利之久,并且至今还在继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