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瑶问魏驹,道:“因何诸侯以为我式微?”
这个“我”指的是晋国。
魏驹知道答案,嘴上却说道:“赵简子之因也。”
还不是在赵鞅的谋划之下晋国爆发了前所未有的内乱,一下子灭掉了两个卿位家族,并且开启了外部诸侯干涉晋国内政的先河。
认真来说,那一次内乱之后,别看智氏、魏氏、韩氏、赵氏吃得满嘴流油,内战中战死或残废的士兵数量太庞大,物资上的损耗不计其数,相当多生产设施也是遭到了破坏。
所以是好些家族或许得到壮大,实际上晋国整体实力是遭到削弱。
更为严重是有了诸侯联合起来干涉晋国内政的例子,哪怕晋国的实力依旧强横,一下子却是让列国对晋国的恐惧感大大降低了。
心态呀,一个人不再畏惧另一个人,哪可能会再骂不还口打不还手呢?
上升到国家的高度,一旦不再畏惧就没有可能再次次让步,不是逼得太甚都敢比划两下子,轮到要玩命是真的敢玩命了。
智瑶却是听得一愣。
刚才魏驹说什么了来着?是说晋国现在这样赵鞅要负最大的责任。
“这事……,有点不对劲啊?”智瑶心想。
倒不是为尊者讳那一套,再则魏驹也是晋国的“卿”,地位上某种程度跟赵鞅平级。
魏驹突然讲这些话,像是在支持智氏打压赵氏。
问题是什么呢?智瑶觉得目前其余家族哪怕不联合起来压制智氏,魏氏之主魏驹也不该对赵氏有这样的态度。
魏驹接下来开始改变话题,更是让智瑶觉得里面有猫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