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晚早有心想建一个自己想要的国家。
政治制度且不说了, 文字得先改一改,繁体文不是不好,而是笔画太过繁杂, 不利于传播。
而林晚是想搞全民教育的。
度衡量也要重新规整, 这也有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
而西北是最合适的土壤。
一来西北本来就不比中原文风昌盛, 这边的人性情豪爽,向往自由, 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他们是最容易接受这些改变的。
简体字的昌盛,后世度衡量能够成为国际标准, 自然是有其可取之处,等到老百姓熟悉了它们之后, 便能够明白他们给生活带来的便利,继而也改变西北文人的想法, 等到他们入主中原之后, 继续推行受到的阻力便会变小很多。
当然,林晚并没有直接将后世的简体字拿出来, 而是挑出几个典型的,而后将新筹建的字改部门的人员全部叫到办公室里开会,给他们展示自己简化的依据思路以及最终要求。
最后她还做了一个实验, 便是让人随意从大街上找几个大字不识的人进来, 分开教学同样的繁体字和简体字,让他们在同样的时间里识记,然后再进行考核。
最终得出的结果不出林晚所料, 同样学十个繁体字和简体字, 差距非常大。
聪明人在非常断的时间里就将十个简体字全部识记完成, 而十个繁体字虽然也能认识, 但非常吃力。
而普通人可以在同样的时间里认识十个简体字,繁体字则可能只能够记住一两个。
智商偏下一些的人,十分简单的简体字能识记一二,而对繁体字完全茫然无措。
对比非常的惨烈。
“简化字体的必要性,想必你们都已经有所了解,我不管你们此时此刻心里是服气亦或者是不服气,那些都不重要,我只希望你们知道,这是命令,你们服从便可!”
林晚最后望着字改部门众人说道:“十天,我要拿到第一套千字常用简化字。希望你们不要让我失望。”
不是她不肯多给他们一些时间,而是时间对于他们来说实在是太宝贵了,她没有那么多时间去等待,更何况,这本身也不是一蹴而成的事情。
十天后,林晚拿到了第一版简化字,林晚拿到之后只挑出了将近一百字取用,其余的全都打回去让他们继续简化,而那一百字她也拿去让人制造繁体字和简化字对照表,同时在军中的识字班上开始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