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报道一出, 立刻引起百姓热议。
西医横空出世短短数年,已经创下无数奇迹, 本就引人注目。属于平时没人想起, 一闹出动静就称霸京城热议榜的话题。
况且这次出手的不是六贝勒,也不是军医学院,而是女医!当初女医学院初办就闹出了不小动静, 又是全城张贴告示, 又是上《京城日报》打广告,这般稀奇之事, 这才过去没多久, 大家印象都深刻着呢,对女医能成什么气候十分感兴趣。
再加上这回她们一出手,就解决了两个难产的大问题。女子生产最怕的便是难产,一个不仔细便是一尸两命, 不止产妇自己,其家人也得跟着提心吊胆。不是没想过法子, 只是大夫都是男的,把脉开方也就罢了,旁的却插不上手, 能叫大夫上手摸摸产妇肚子, 那都得是极开明的人家!倒是有稳婆,但本事又不能和真正的大夫相比。莫说古往今来, 便是现实中,谁身边还没几个难产的亲戚朋友呢?便是没见过, 听过的故事也多了。多少人为此妻离子散, 家破人亡!
但如今不一样了!
有了女医, 有了剖腹产, 产妇活命的机会便大大增加了!
其实民间不乏剖开产妇肚子取出孩子的例子,只是那产妇必定也活不下来。如今却不一样,人家女医可以把产妇的肚子再缝起来,养上一些日子,就和普通人一样了!
真好!
百姓先是惊讶,然后便是惊喜,女医和军医不一样,军医明面上只为军队服务,女医却是面向大众的。旁的不说,那吴家无钱无势,不也请到了女医么?若是她们或他们的亲人生产时能请到女医,不就不用担心难产了吗?
不过女医数量仿佛不大多,才两百个的样子,大清这么大,只京城便有数十万人口,她们哪顾得过来?
这笔账还是很容易算的,一则僧多粥少,想请未必能请到,再就是物以稀为贵,到时便是请到,花费定然也不斐。想要解决,唯有女医数量足够多。
因此,民间在盛情夸赞女医的同时,也多有盼着多培养女医的声音。
胤祚自然也听到了这些声音,他正和三阿哥对坐喝茶,三阿哥喜爱清茗,胤祚却是个俗人,喝的是热乎乎甜滋滋的奶茶。
三阿哥皱眉道:“这便是你说的那什么‘宣传’?瞧着并没有什么用。至多女医的病人多些罢了,但只如今的单子就够她们治上许久,既没有功夫,病人多也无益。女医固然名声大,但并没有好到哪里去,你只瞧百姓嚷着多培养些女医,真若叫他们自己的女儿来求学,你看他们肯不肯,你照样招不到学生!”
胤祚淡定地滋了口奶茶,悠然道:“别着急嘛,还没到时候呢。”
造星哪就那么容易?要拔除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然后植入新的观念,需要持之以恒的宣传——或者说洗脑。温水煮青蛙,谁急谁就输。
至于招生的事......不用着急!还是那句话,等他的星造成功了,大家想法自然就变了,到时候不愁没有生源。
况且这一波也不是没有好处,女医这边暂时没有质的进展,但康熙却突然松口,同意军医学院扩招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