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英勇。于万军之中取敌之首级如探囊取物耳。
二是谋深。他从小熟读兵法, 排兵布阵很有一套。也正是因为这样,到了朱元章帐下,他很快就脱颖而出,成为朱元章的宠将之一。
特别是在北伐元朝的时候,傅友德的“神奇之旅”,抛出的是一块块砖,引出的是一块块玉。一时间名声大震,成为令鞑子闻风丧胆的“刽子手”。
后来在平定云南时,也立下了汗马功劳。因为劳苦功高,被朱元章封为颍国公,拜太子太师。
这里你也看到了朱元章对朱标的放心,是个厉害的人物,都会成为太子的老师,真的是一点都没有防着朱标,这也让朱标其他的弟弟们知道,他们都没有任何的机会,既然没有机会,那么只要朱标在,那些弟弟就只能默默的蹲着。
傅友德是聪明人, 他见世风不对,朝中一片狼藉,马上也选择了“隐退江湖”。
如果傅友德安安分分过他的小日子,那么,他的结局可能跟汤和一样,会得到一个善终的下场。
然而,他回到家后,马上又“招惹”了朱元章。原因是傅友德想要一块地,一块自己看着舒服、准备改造成别墅的地。他或许是这样想,汤和走了,你都赏了一栋大大的别墅,我现在走了,你就算不赏我一栋别墅,也要赏我一块地才说得过去啊!
然而,他在和汤和“试比高”时,却忘了刘基的前车之鉴。
刘基是啥人,因为一块地被胡惟庸抓住机会不放,最后逼得他回京,从而落得个不得善终的下场。
因此,就在朝中一片风声鹤唳时,傅友德的要求无疑是自讨苦吃。结果对“土地”本来就很敏感的朱元章心里再度起疑了,是什么风水宝地啊,你这样喜欢,用得着你这般低声下气地来乞讨啊!
结果,傅友德没有讨到地,反而讨到了朱元章的一顿训:“我给你的俸禄不低啊,你为什么还要跟老百姓去争夺土地?你难道没有听说过战国时候公仪休的故事吗?”
一句话把傅友德说得羞愧无比,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这时,朱元章已经杀红了眼,他把目光停留在了傅友德身上。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过程很老套,朱元章在一次宴会中,本来正在高兴中,突然使出了撒手锏,当众指责傅友德的儿子傅让一个罪名:目无王法,目空一切。
理由:身为殿前亲军执行守卫任务时没有按照规定佩带剑囊。
傅友德一共有四个儿子,长子傅忠是驸马,次子过继给了傅友德的弟弟傅友仁,老三就是担任亲军的傅让,老四叫傅添锡,在和父亲征战云南的时候战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