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的不成熟点在于视觉效果不够好。
这么说吧,人们在家的时候,显然不会选择使用AR眼镜,VR头盔、电视、电脑都要比AR眼镜吸引力大的多。
消费者们显然是希望出门在外的时候能够应用AR眼镜来让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在太阳底下,AR的效果会变得很差。
这就导致很矛盾的地方出现了,在外用AR效果不好,在家用AR又没有必要。
从本质上来说,增强现实的需求来源于人类处理信息的方式。
我们通过五感来获取信息,但是实际上视觉为我们提供了最多的信息。
根据某项调查显示人类获得信息中超过百分之八十来自于视觉。
吸收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受限于我们的心智能力,对这种能力的需求被称为认知负荷。
我们承担的每一项脑力活动都会减少其他同时进行任务的能力。
认知负荷取决于处理给定类型信息所需的脑力劳动。
比如说阅读电脑屏幕上的信息并采取行动比听同样信息采取行动会产生更大的认知负荷。
因为必须将字母翻译成单词并解释单词。
认知负荷还取决于“认知距离”,即信息呈现形式与应用情境之间的差距。
如果有人在开车时使用智能手机来获取方向。
驾驶员必须使用屏幕上的信息,将这些信息保留在工作记忆中,将方向转换为他面前的物理环境,然后在这些方向上采取行动,同时操作车辆。
屏幕上的数字信息与应用信息的物理环境之间存在显着的认知距离。处理这种距离会产生认知负担。
因此AR需要考虑的设计难度显然会比其他消费电子设备更加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