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相逢眼一垂,拱手道:“圣山身体康健,还有百岁繁华未享,切不可说此不吉利的话。”
“至于端王殿下,老臣以为,端王殿下尚且年轻,尚需历练。此时南疆动乱平定,百废待兴,且原羌国领土、百姓等收编治理等事务,亦是该有能震慑下民的人去处置。”
“老臣以为,端王殿下确是处理此事的绝佳人选。”
许相逢的话,得到了朝中众多大臣的肯定。
丞相就是不一样啊。
皇帝这摆明了就是拿立储一事,来试探他们这些端王党,到底是个什么心思。
这要搁他们,最多也就是说说场面话,心不甘情不愿地顺了皇帝的意,主动赞同将之前一直争论不休的立储之事延后。
总不能真直愣愣地当皇帝是真有心立储,高高兴兴地当棒槌同意皇帝召端王回京,立端王为储君吧?
现在当政的可还不是端王!
谷演这明显的易主之心,是生怕皇帝找不到理由削自己吗?
所以最终结果,也就是憋屈地劝皇帝不急着立储。
最多让皇帝把端王召回来,之后再徐徐图谋理政的事。
但却不曾想,许丞相面对此局,却是另辟蹊径,以退为进,顺着皇帝的意把立储一事延后,也不说要召端王回来理政的事儿,反而是以原羌国收治一事,以端王年轻需要历练为借口,让端王插手收治羌国的事儿。
回朝理政,皇帝要是不乐意,端王回来也是个闲差,没什么实际好处。
可若是能插手羌国收治之事,既是为朝廷办了事,是功劳一件;又能趁机收拢民心,将原羌国的治理权掌握在手里,加上南疆势力和北疆镇北侯的支持,端王势力势必大涨啊!
一举两得,妙极!
群臣皆觉得此计甚妙,纷纷出言附和许相逢。
便是王卫涛,也赞同让端王顺道处理原羌国的收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