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杨云滇来到门口,喧嚣声暂时的停顿了,几乎所有的人都看着这个年轻的东家,这人可厉害了,白手起家。
当初被人追杀,孤身一人来到省城昆明,这才短短的两个月时间,就挣下了诺大的家产。
一万多亩的田地,几处的田庄,这些都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是此人竟然破天荒的提出要设立义学。
免费给读不起书的孩子们提供一个可以安心读书的地方,这才是读书人应有姿态,实在是太好了,太为咱老百姓着想了。
“乡亲们,很感谢大家来参加我们百宝斋的开业大典,小生杨云滇在这里给老少爷们鞠躬了,感谢感谢。”
看着眼前密密匝匝的人流,杨云滇也没有任何的胆怯,这种小儿科,后世见得多了,完全没有一丢丢的压力。
起了个开场白,给大伙儿道谢之后,杨云滇又团团作了一个罗圈揖,感谢着在场的每一个人,表达着自己的感激之情。
“想必大伙儿都知道了,小生在黔国公府和布政使司衙门左布政使蔡侃大人,以及云南府和昆明县的支持下,要创办义学。”
“等春节过后,这义学就要开始建设了,等医学建好之后,大伙儿就可以将孩子送进去接受免费的教育了。”
“可是大家都知道,这义学开支甚大,耗费不菲,总要有一定的收入才能维持下去。”
“不得已,小生只能创办一些产业,用来维持这些义学,不至于在今后维持不下去。”
“感谢父老乡亲今日前来捧场,今后我将用名下的产业来供养义学,将义学一直创办下去,用来造福乡梓。”
“自古以来,咱们滇省的科举就不振,完全无法和其他省份相媲美,最关键的因素就是读书人少。”
“读书人少,自然也就是中举的人少,中举的人少,在朝廷就没有影响力,没有影响力也就没人帮咱们说话。”
“而打破这一切,就需要大伙儿一起努力,你们每在百宝斋消费一文钱,就相当于给咱们云南义学贡献了一文钱。”
“待到来日,义学中的学子们高中生员、举人、贡士进士,甚至是金榜题名高中前三甲,那都是所有父老乡亲的心血。”
“皇榜之上,有举子们的努力,也有全省父老乡亲,尤其是在座的各位乡党一份力,还是最关键的一份力。”
“因为有了你们的支持,咱们的云南义学这才能得以创办并延续下去,可以说这和乡亲们的付出息息相关,是密不可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