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说话的工夫,清火已经走出了楼梯间。
在晶晶的提醒下,方桐赶紧跟了出去。
一出门,就看到他拿着一个小木盒,立刻认出了它是什么。
墨斗一传统木工行业中极为常见工具,其用途有三个方面。
第一,是做长直线,在泥、石、瓦等行业中也是不可缺少的;方法是将濡墨后的墨线一端固定,拉出墨线牵直拉紧在需要的位置,再提起中段弹下即可。
第二,墨仓蓄墨,配合墨签和拐尺用以画短直线或者做记号。
最后,就是用来画竖直线,当铅坠使用。
可方桐知道,它在道士的手里,就有其他的作用。
墨斗是木工祖师爷鲁班发明的,墨线端部有个线坠儿,木匠师博却称它为“替母”,也有叫“班母”的,是一个意思,都是为了纪念鲁班母亲的。
古话说:木尺虽短,能垫千丈。叮木尺在弯木头上是画不出一条直线的。
鲁班师傅动脑子造出墨斗盆子,前头小洞里拽根细线出来,用人拉到顶头,把墨线一弹,一根笔直笔直的墨线就出现了。
当初,鲁班师傅还没有娶师娘,收徒弟,平时干木工活,总是叫老娘给他拽着线头弹墨线。
老娘年岁渐渐大了,七十多岁了。俗话说:人过七十古来稀。
鲁班正年轻力壮,做活又好又快,老娘每天替鲁班拽线,一会东,一会西,忙得气喘吁吁的。他不仅对人好,为人又孝顺。他有意不想请老娘拽线,可又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
有天,鲁班到河边去洗菜,看见人家蹲在芦苇丛中钓鱼。没一会提鱼竿了,一拎,线头上的鱼钩,钓了一条大螂鱼,活蹦鲜跳,怎么蹦,怎么跳,也溜不掉。
鲁班望后动了心,忙不迭跑回家,照鱼钩样子,做了一个“r”形小铁钩,木工师傅却称为线坠儿。线坠儿扣在线头上,要弹线了,把它往顶头一钩,一戳,线拉过来轻轻一弹,行了。从此,鲁班弹线再也不要麻烦老娘了。
过了不久,老娘过世了。鲁班下起木工活,一弹线拿起墨斗上的线坠儿,就想起自己苦了一辈子的老娘,他便把这墨斗上线坠儿起名叫“替母”,也有叫“班母”的,主要是不忘劳碌一世的母亲。“替母”也是中国自古以来“孝”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