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平章的心态比他平和多了。
“你这般急也没用,只能是等天气好转再派人去。”
“恩师,这样死等下去不是办法,到时候人都死了,要粮食有何用啊。”
乾平章是有心而力不足啊。
尽管他也是从七品县令做起,但是当初他所在的即便不是富庶之县,那也没有眼前梧田镇这般贫困。
不只是贫困,这恶劣的天气更是要人命。
他应曾泰的请求,帮他备了几万旦粮食,作为赈灾善后而用的。眼下衙门里还有些粮食,却没法子送往需要的百姓手里。
师徒俩议着事,苗盛送来一封信。
曾泰打开一看,高兴道:“真是我的福将也。”
他担忧了好几日的事,被李娘子三言两语就给化解了,真是帮了他大忙了。他也是穷人出身,该明白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的道理。
人都濒临死亡边缘了,还有什么事不敢去做的呢。
乾平章看过信也是茅塞顿开,面对灾情这等大事,为官多年的他也只是等着老天开眼后再做处理,从来没想过与天斗,在逆境中另辟蹊径。
一般朝廷惯用的法子,也都是灾后发些救济粮,稍作善后。
毕竟死了的已经死了,谁也无力回天。
从来没有哪位官员提议过,灾前预防,灾难之中迎难而上的。倒是这位妇人,粗中有细,很有一套管理的办法。
信上提到一句,建议在各村子选二三位精壮“临时工”,作为衙门的“线人”,给予一定的补偿,一有情况能及时反馈给衙门。尽管这两个是新词,但是乾平章很容易就理解了其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