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那老汉还拘束着,问一句答一句。聊着聊着就发觉,眼前衣冠楚楚的后生也没那么外道,话也就多了起来。
“待这片山挖完了,我能拿到一两多银子哩。”老汉停下挖地,双手扶锄。看着有五十过半了,他黝黑的脸上布满深深的皱纹,却藏不住收获的喜悦。
他用手指着前边的几个壮汉,“他们才拿得多呢,有二两多的,还有三两多的呢。”
年龄悬殊是没法子比较的,却听老汉道:“不过,我很知足了。”
许是心情愉快,聊得顺畅,老汉干脆把锄头横在一土墩子上,指了指横着的锄头柄,“这儿干活按地收钱,我挖得少就少拿点。他们挖得多就该多拿。”
曾泰看了眼锄头柄,配合地蹲坐下来。
“这样好啊,我心里还踏实。”老汉絮絮叨叨起来,“以前在外做工,看着我们上了年纪的,那把头都不稀得要。现在想想也不怨人家,人家按日算工钱,凭啥不要年轻力壮的?”
“你说是吧?”老汉侧头问曾泰,“那我要是东家,我也选力气大的。”
曾泰点点头,看着远处的母女们,方道:“多劳多得嘛。”
“是这个理儿。”老汉也看向董梅那边,“这位女东家是个好人。她还许诺我们,要是活计好的,为人实在的,以后就可以一直在这片药山上做事。”
药材既然种起来了,往后少不了要请人手。
老汉收回目光,凑近了曾泰低声道:“我得感谢咱衙门里的那位老爷。”
谢他干什么,这里有他什么事儿?
“若不是那小气的老爷把这没用的荒山送给了我们东家,那我们东家也就不会垦荒种药材,现如今我们也就没这活干了。”
原来送荒山这事,在百姓眼里竟成就了他小气的名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