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翠花早就预备着这一天了,知道节前大姐肯定要来送东西,整天留心观察着大哥这边的动静。
终于这一天发现大姐来了,就跑到大哥家门外,跟一群妇女聊天谈笑。
那些妇女感觉很奇怪,因为王翠花住得离这边比较远,而且她们家跟大伯家关系不好,也是几乎不上门,几乎不来往的。
王翠花很少到这边来啊。
不过她既然凑过来参与聊天,妇女们肯定不会排斥她。
说白了,是不敢排斥她。
虽然王翠花一直以来——包括在娘家为闺女的时候——在村里人缘一直很差,但她家现在是村里的首富啊。
这要换了上去几年,人们对名声看得很重的时候,像她这种尖酸刻薄,占不到便宜就感觉吃了亏的人,在村里会很孤立。
村里人不会跟这种人来往。
但是这两年人们的思想渐渐变了。
老百姓的思想观念渐渐变得实用起来。
一个人名声臭,别人固然对她印象很差,但是不再像前些年那样嫉恶如仇,不再孤立她。
至少大多数的人,会看在她家有钱的份上,不但不会孤立她,反而会去巴结她。
毕竟跟有钱人关系搞好了,万一自家哪天遇到点困难,需要借钱的时候,或许会求到村里的首富。
也就是说思想变得实用,人们的行为也跟上来了。
王翠花加入一群妇女的聊天,妇女们对她表示很欢迎的样子,很快变成了以她为中心的聊天。
也就是说,大部分妇女都变成了捧哏,而王翠花成了逗哏,主要就是听王翠花信口开河,妇女们在旁边附和。
说了一通没用的,王翠花渐渐开始对着大伯家说一些指桑骂槐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