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魏国一直在讨论的,就是伐吴。
只有伐吴!
效仿刘秀故事,先平江南,再从陇右夹击蜀中,一战平天下。
巧合的是,诸葛亮所统率的蜀汉政权的国策也是在模仿一个人,汉高祖刘邦!
刘邦是从蜀地走出的唯一一个平定天下的帝王。
而刘邦的策略正是先据蜀、再据关中,而后东出,一统天下。
因此,在诸葛亮眼里,荆州虽然重要,但也不是不能舍弃(汉高祖刘邦就是在有蜀地却没有荆州的前提下,一统了天下),所以这也就是为何蜀汉被东吴偷袭了两次(215年偷袭荆州东部三郡,后经过谈判,以湘水为界;219年偷袭荆州西三郡,斩杀关羽),仍能与东吴形成联盟的原因之一。
荆州,对于蜀汉来说,实际上没有那么重要。
话说回来,魏国确定了模仿刘秀,全力伐吴的国策之后,就在南阳,淮南大举屯田,就地解决军粮问题,就地训练士卒,以备攻吴。
邓艾曾为此作“济河论”,就是希望通过屯田,强化淮南地区对合肥前线的粮食供应,以备伐吴。
魏国的核心区在洛阳、邺一带,从这两个地区出发,吴近且坦途,蜀远且路险。
如此基本盘,伐吴还是伐蜀,一目了然。
再者,魏国伐蜀,不但要千里馈粮,劳师动众,还要面八百里临秦川之险,千里蜀道之难。
这些难以客服的自然条件,光是想一想就令人头皮发麻。
但魏国伐吴,就近发粮,非常便利,即使打不过,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下一次再打过就是。
所以,魏国的国策一直都是优先伐吴,本来没打算先伐蜀的。直到···
不必再过于防备东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