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ript><sript>
另日,皇上召集了内阁和宗室前往南书房私密议事,讨论如何处理科举舞弊一事。
宁湛被下狱的事情尚且还不为外人知晓,因为皇上还不知道该如何处置太子和宁湛,凭心而论,皇上并不想借此就把太子和镇国公摁死,不然又有谁来和三皇子一脉抗衡呢?
再加上科举舞弊造成的影响太大,皇上也不想他百年后留下这么个坏名声。
因此这场私人会谈吵了很久,总算是得出个结果了不对面公布科举舞弊之事,只借口卷院失火,下旨考生重考,并与以考生银两补偿,让东厂和锦衣卫暗查买了考卷的考生,务必不放过一人。
至于宁湛,剥夺其爵位,罚俸三年,杖责二十;太子幽禁东宫反省。
不是皇上不想处置宁湛,只是他手上有兵权,统领当初横征四海的漠北军,若是逼急了他,直接让漠北军杀入朱禁城,那当初血淋琳的朱雀门之变可能就要再来一次。
而为了安抚显国公和三皇子,皇上下旨复朱氏贵妃之位,又以三皇子新婚之由给三皇子封王,三皇子如今已是诚亲王了,离东宫之位只有一步之遥。
此番还有一人得利——那就是二皇子萧明煜,皇上下旨让他监察科举重考,约莫也是想重用他了。
只是这番做法让忠义之臣有些失望,会谈结束后,内阁两位大臣私下谈论道“科举事观国本,怎能这般敷衍了事?”
“眼看这朝堂上都是站队太子和诚亲王之人,人人都盼着从龙之功,哪还有真正为国为民的忠臣,再加上阉狗弄权,我大齐危也。”
“唉,若是姜氏还在……”
“嘘,仁兄慎言,小心隔墙有耳。”
锦衣卫和东厂时刻按照皇上的吩咐监视着百官,谁知道他们谈话的这间书房有没有人监视,还是谨慎些好。
内大臣自知失言,赶忙住口,只是心里还有些忧愁和感伤姜氏其实不无太多过错,于文于武都人才倍出,只是因为夺嫡时不愿站队被皇上记恨,所以落了个全族皆灭的下场,若是姜氏还在,朝堂上定不是如今这般局面。
但编排皇上之语他自是不敢再说,如此又是感慨惋惜,一壶清酒入肠,反倒愁更愁。
东厂和锦衣卫的人来镇国公府抓人时,云氏正在后花园里举办宴会。
宁湛的消息被宫里的人封锁了,所以云氏只当他在外面过夜了,今儿请了京城几位侯府夫人前来,为的就是给她儿子结交一门好亲事。
宁星河早已及冠,却一直没有大婚,云氏眼光高,老想给他找个世家贵小姐,但云氏看得上的别人看不上宁星河,别人想嫁入镇国公府的,云氏又看不上,如此便拖延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