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恒,辛苦你了。”
“咱们几个说这个……”
沿着回廊,路过拐角处时,徐言成压低了声音,道:“近来半年,倭国那边屡屡派使臣来朝,大表忠心,我琢磨着不是什么好事。再一个,朝中那群言官,最近没再上奏攻讦伯渊,我亦觉得有蹊跷……仲涯,你谏言改马政,万事小心一些。”
几句话里,内容颇多。
两人心有灵犀,略点几句,便都明白了意思。
“我省得。”少津应道,“朝中有几个寒门清流,我瞧着不寒也不清,你也多提防着些。”
一直送到了府邸门外,两人才作揖告别。
……
……
东风渐爽雨乍停,江岸草木青萋萋。
闽地入夏早,泉州洛阳河畔,春末便有了初夏的草盛。
与欣欣向荣格格不入的是,那座曾经号称泉州第一酒肆的望江楼,已然人去楼空,略显萧索。
府试的公告在贡院外张贴出来,又快马传到泉州隶属的各个县和双安州,考期定在了四月初三至四月十三,共有正场、初覆、次覆、再覆、末覆等五场。
想要拿到院试资格,只要过了正场即可,可若想拿个好名次,让主考官向督学大人美言几句,则要考完五场,写得一手不错的文章才行。
裴少淮历经过科考,知晓从府试开始,学子们赶考的盘缠数额急剧增多——县试在县里考,府试、院试则在府城里考,乡试在省城里考,会试在京都考,路越走越远,考期也越来越长。
此况,使得寒门、耕读学子的赶考路异常艰辛,毕竟穷家富路,在外处处都要花钱。
其中,又以打尖住店的费用最多,便是最次的客栈,考期里的房钱也会水涨船高。
许多耕读学子年近四五十才才能凑足盘缠,赴城报考。还有许多读书人,眼睁睁看着时日流逝,却难以登场一试高下,实在可惜。
裴少淮到泉州府后,发现城里有不少闲置的旧院子,完全是可以住人的,派人打听之后,才知晓这些旧院子皆属于富户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