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格格党>>明鹿鼎记> 【0254 如火如荼的建设】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0254 如火如荼的建设】(3 / 6)

韦总裁本来想过直接用xx党,这样的党名,但是觉得太敏感了,而且没有什么必要,即便只是叫天地会,管理的好,一样跟政党是同一属性,同一功效的。

如果管理不当,不管叫啥党,都是一盘散沙,没有明确宗旨,无法形成管理体系,叫什么都没用。

“技术人员,怎么办?”韦宝问林文彪:“大明最好的技术人员都在哪儿?”

“大明最好的,有技术的人,一定在朝廷工部。或者是工部退下来的人,直隶周边应该有不少这样的人。这些人不难找。不过,工部应该算油水挺足的衙门,只怕即便是退下来的人,也不缺银子,不见得肯到咱们这里来。”林文彪道。

韦宝想了想,觉得林文彪说的很有道理,不光是银子的事儿,最主要还是一个‘身份’上面的问题,人家以前在工部当差,那吃的是皇粮,是官身,自己则只是一个小民,人家凭什么放弃家业,不当大地主,跑到你这个地主手下做事?

这一层,韦宝深刻的认识到,只有政府的招牌,朝廷的招牌,国家的招牌,才是铁打的招揽人才的招牌,别的组织即便再富裕,也不具备这个优势。

“想办法吧!任何衙门和机构中,总有一些混的不好,不满意,但又有真才实学,得不到提拔重用的人,想办法弄这样的人来。”韦宝道。

林文彪立正答应:“是,总裁!”

韦宝知道宋应星是个全才,啥都知道一点,但是随着和宋应星接触的多了,他知道宋应星这个江西学霸,也不是万能的,毕竟一个四十岁不到的人,懂的面一广,便难以专精。不能全部指望他。

找来工部专司某一方面的技术人才,更有利于工程质量的严格把控。

宋应星一生致力于对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科学考察和研究,收集了丰富的科学资料;同时思想上的超前意识使他成为对封建主义和中世纪学术传统持批判态度的思想家。

宋应星的著作和研究领域涉及自然科学及人文科学的不同学科,而其中最杰出的作品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他的主要贡献表现在他把中国几千年来出现过的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生产方面的知识作了一个总结性的工作,同时也对技术经验作了总结性的概括,并且使它们系统化、条理化,然后著述成书使之能够流传下来。

宋应星所著书籍收录了农业、手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

在农业方面宋应星对水稻浸种、育种、擂秧、耘草等生产全过程作了详尽的记载。如“包及数日,懊其生芽,撒于田中,生出寸许,其名日秧。秧生三十日即拔起分栽。秧过期,老而长节,即栽于亩中,生谷数粒,结果而己。川划同时,他还指出了水稻种植中值得注意的各种问题。

在手工业方面,宋应星力图运用定量的方法,他在叙述生产过程时,特别注意原料消耗、成品回收率等方面的数量关系,有着明确的量的观念。当分析秧苗移毅时,宋应星指出:“凡秧田一亩所生秧,供移栽二十五亩”,即秧田与本田的比例为1:25石这个重要的比例数据近代的江西仍在遵循。宋应星对各种油料的出油率作了初确的说明:“凡胡麻与蓖麻子、樟树子,每石得油四十斤。菜旅子每石得油二十七斤。芸苔子每石得三十斤……”。对油料作物这种具体而准确的数据说明,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用价值。

尤其是篇详细记述了包括立轴式风车、糖车、牛转绳轮汲卤等农业机械工具,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

宋应星是世界上第一个科学地论述锌和铜锌合金的科学家。他明确指出,锌是一种新金属,并且首次记载了它的冶炼方法。这是我国古代金属冶炼史上的重要成就之一。使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世界上唯一能大规模炼锌的国家。宋应星记载的用金属锌代替锌化合物炼制黄铜的方法,是人类历史上用铜和锌两种金属直接熔融而得黄铜的最早记录。

宋应星注意从一般现象中发现本质,在自然科学理论上也取得了一些成就。分别体现在生物学、化学和物理学方面。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八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