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取让每个班组,都有一批学的好的,带几个学的慢的,合理分配一下。
另外,让几个技术员也辛苦一下,也排成三班。争取在最后的几天里,再给指导指导。
至于那批旧设备,也叫人安装上了,并请这几个技术人员,不辞辛苦的帮着安装调试了。
如果有不太灵的机器,还安排了买配件,连同于梭织设备一起发过来。
虽然旧设备不如新设备产能高,但是也是能很大满足生产需求的。
总比只有一条生产线要好的多。
看着女工们织出的一团团的棉线,没有一个人不兴奋的。
唐教授在车间里虽然时常汗流浃背,可是他觉得自己比在课堂上的时候还要快乐。
研究了太多年的理论,真的有一天可以应用到实践当中,唐辉真的非常欣慰。
同时。他觉得只有这样的自己,再回到校园,才能跟他们讲更多生动的,实用性更大的学问来。
死啃书本,不如刘林这种悟性高的。
如果悟性不高,就要多跟别人学学经验教训。
刘林走近,就听唐辉用叉国话问技术人员,“从什么时候开始进入试生产,他们走之前能不能正式进入生产阶段。”
叉国的技术人员告诉唐辉,今晚就可以开始,争取在他们走之前,将所有人培训成熟练工。
因为这边确定要引进叉国的梭织机。
所以身为技术人员的他们,暂时也就放弃了回国。
因为梭织机一到,按理他们还要有一个星期的关于梭织机方面的技术指导。
刘林决定安排人好好
的接待他们,让他们能够好好的,用心的教他的工人。
见刘林过来,唐辉教授还特意将好好他们谈话的内容又复述了一遍。
毕竟这几天,刘林都一直装作听不懂叉国话。
这事真得装,不然实在没办法解释。
“太好了!终于可以生产了。”
看着那边女工抱着一大团已经纺好的棉线,不只刘林喜悦,那些女工也兴奋的很。
原来她们自己可以这么棒。
崔大民又跑过来找刘林,“刘总,淮江省的赵安民又打了三十万的货款,说是继续订货。”
刘林点点头,“你这赵安民,业务能力是挺强,给他联系州市那边的车辆发货了吗?”
崔大民点头,“你说过不能耽误这些人的时间,所以我收到货款,第一时间就让梁子安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