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表面上是苦力, 实际上却是极为宝贵的机会。
道理很简单。
编教材这事,对郑经自己来说不算什么,可是对顾倾城他们来说,却是极为难得的提升机会。
这就相当于后世导师搞课题,带一帮研究生去干活,等课题搞完了,学生们的水平自然也就提升上去了。
郑经敢保证,只要这些士子愿意卖力,真正投入进去,那等教材编完之后,他们在四书五经方面,一个个都会成为行家,之后再带着这样的经验去参加科考的话,绝对会比别的士子水平高上一大截。
毕竟像他这样的名师,在这世上都很难找到第二个。
事情就这么愉快地决定了。
……
“喂,你那么说,会不会太过于张扬了一点啊?”
等张籍和骆斐走后,又看够了热闹的德王爷又忍不住问了起来。
他指的是郑经的“不服来战”的狂妄之言。
凭借他多年的经验,他就能想到,一旦骆斐或张籍把那话放出去,那国子监和文庙那边,绝对会有很多人不服,然后来登门向郑经发出挑战。
真若是有大把人来登门挑战的话,对他来说倒不是坏事,因为那意味着他又有大把热闹可看了,但他觉得,自己作为朋友,还是有义务提前提醒一番郑经。
“呵呵,有吗?”
郑经却是一脸的无所谓。
准确地说,这叫胸有成竹。
或者说,他其实是故意要那么张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