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西汉末年,安昌侯张禹将《鲁论语》和《齐论语》融合为一,编撰出了《张侯论》。
“再到东汉末年,康成先生又以《张侯论》为底本,参照《齐论》和《古论》作了《论语注》。
“而除了这些之外, 较为流行的还有魏何晏所著的《论语集解》, 前朝皇侃所著的《论语义疏》等。
“如此多的版本,若是不博采众长、去芜存菁,编撰出统一的标准版本的话,不仅容易让学习之人无所适从,还很容易在内容上引发争议。”
郑经立即就举例子说道。
这对他来说,又属于他的专业领域,因此各种版本张嘴就来。
这就厉害了!
在场的所有人顿时又对他刮目相看。
因为在大家看来,在这个缺少书籍的年代,郑经却是对各种《论语》版本如数家珍,这说明什么?
“浪之,这些版本你可曾都看过?”
连张籍都又忍不住出声惊问道。
要知道,张籍可是在十四岁就知《论语》,并且后来也为《论语》做过注解,绝对称得上是这个时代的《论语》大家。
“嗯,基本上都极为熟悉。”
郑经毫不客气地回道。
在这个争夺话语权的时刻,确实没有必要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