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在暗讽我一事无成吗?
“之所以如此,一是自己没有明确的方向,被动地做出的选择,二是不善于坚持,正所谓的行百步者半九十,就是这么个道理。”
郑经最后又加了一句。
再多的,他也不想再说了。
其实在经过一些天的相处之后,他已基本上熟悉了阮留之的性格,因此也很理解他此时的彷徨。
说实在的,以阮留之的才气,若是顺风顺水一点,那他现在的成就,理应不弱于卢勋才对,不应该出现中途改道的状况才对。
那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心高气傲,受不了委屈,受不了挫折,不愿意低头。
也就是所谓的性格决定命运。
事实上,古代大多数不得志的文人都是如此,一方面,有才华又有追求,但另一方面,又不肯低头折腰事权贵,结果是落寞一生。
这确实谈不上对错,而是他们自身的才学和能力并不具备改变当时社会现状的能耐,因此只能在一次接一次的失意中彷徨、迷失。
这样的例子真的很多很多。
柳三变是一个。
唐伯虎也是一个。
甚至连李白、苏轼那样的,也是在风光过后有低谷。
阮留之与他们不同的是,当觉得儒家的路走不通之后,就选择了走道家的路,可因为自己的出现,他又开始对道家的路产生了怀疑……
说白了,还是理想与现实之间太遥远,选来选去,都觉得不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