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电子、中微子和夸克又组成了大家所熟悉的原子,并因此有了元素周期表。
原子再组成分子。
分子再组成天地万物。
而天地万物的运转,又遵循物理规律和化学规律。
这才是关于自然法则最为科学的解释。
连法则都没弄清楚,又凭什么去定义道?
定了也只能定得含混不清好吧!
其二,忽略了人本身。
人是什么?
人是天下万物中的一部分,但人与其它物和动物不同的是,就是拥有智慧,这也决定了人必定成为天地间的主宰。
既然人是天地间的主宰,那不管是顺应自然还是驾驭自然,目的都只是让人类更好地生存和发展,而不是让人变为自然的附庸。
事实上,到了后来,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已成为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分支。
也就是分开来定义和研究的。
郑经之所以要把天之道和人之道分开来定义的原因就在于此。
只是该怎么来跟顾倾城解释呢?
不解释!
这是郑经的决定。
因此他问道:“那倾城兄觉得这一说法合理吗?”
顾倾城楞了一下后又回道:“不太好说,最起码儒家之人是不太认同的,其它家似乎也不太认同。”
这倒是大实话。
道家的道,若是其它家的人也都认可,那就怪了。
郑经立即又说道:“所以啊,既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认可,那这一主张未必成立不也很正常吗?因此倾城兄应该重点考虑的,是这个道字是不是该重新定义,天之道和人之道是不是得分开。”
这就是他的新决定。
不解释,只留问题,划重点。
原因在于,一旦解释清楚之后,接下来就没得玩了,只有留悬念,顾倾城才会把悬念继续带到其他士子那里去,让他们继续争个不休。
那样一来,他才有更多机会去观察,还有谁是值得拉之人。
不仅如此,新思想这东西,是需要传播的,不管它诞生之初是不是会遇到大面积的反对,都得将它传播出去才行,而在新思想这一点上,已有江南第一才子之名的顾倾城,比包括他在内的任何人都合适。
说白了,他这是要把顾倾城当成新的打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