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确实是道家的核心主张,而按照郑经关于道的新定义,那这一主张,十有八九得推倒重来。
也本来就得推倒!
之前郑经在跟诸糅真人论道时,虽然没有明说,但已无数次就此发出了质疑,也说得诸糅真人差点怀疑人生。
当时的诸糅真人都觉得他有毒了。
现在要再推倒一遍也很容易,对郑经来说,只不过是炒剩饭而已,但他这次却不想那么直接了当,而是打算顺便来考究一下顾倾城的学识。
这也是有必要的。
毕竟他暂时还不想把自己的高人身份在顾倾城面前轻易暴露出来。
因此他立即反问道:“倾城兄是怎么理解道家的这一说法的?”
“按我的理解,这一句应该包含有三个层次,一是人之生死,必因于自然;二是人之存续,在顺应自然;三是人之兴盛,在驾驭自然。”
顾倾城倒没有丝毫犹豫,立即就说出了自己的见解。
郑经立即又赞许地点了点头。
他不得不承认,顾倾城这江南第一才子还真不是浪得虚名,最起码关于道家这一核心思想的理解,已称得上是相当透彻。
是的,道家的这一句,确实包含有三个层次,只可惜就算到了后世,大多数未深入研究的人,对它的理解大多都还停留在第一层次,也就是字面上所理解的意思。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不就相当于人法自然,也就是最好什么都不做吗?
其实不是的。
道家所指的自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始终变化发展而又日趋平衡的,所以指的是一种动态平衡的自然。
既然是动态平衡的,那人也得跟着变,因此也就有了因于自然、顺应自然、驾驭自然这三个由低到高的层次。
就好比道家的无为主张,并不能按字面上的理解,什么都不做,而是得理解为有所为、有所不为、不乱作为一样。
从这一点上来说,道家的这一主张还蛮高深的。
那郑经为啥还要推倒它?
原因很简单。
其一,过于含混不清。
不管是关于道的定义本身,还是自然法则,因受当时理解的局限性,都解释得含混不清,极难理解。
自然法则是什么?
按照后世科学的说法,所谓的天地,也就是宇宙,是由时间、空间、物质和能量所构成的统一体。
而无边无际的宇宙,所有物质成分都由三种粒子组成:电子,中微子和夸克,以及某些连科学都还未探知的暗物质等神秘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