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这次把汪掌柜和开发出新造纸技术的一个赵姓匠人带了来,这两人站在后头,喜不自胜。
“唔,他们自然要赏,这掌柜不好跟你抢,便赐金吧,”皇帝说,“至于匠人,也该得些赏赐,你可愿进将作局?”
这名叫赵三一的匠人喜不自胜,磕头道谢,从此就是给皇家做东西的匠人了。
“你倒不用谢我,谢县主吧,”皇帝摆摆手,向舒宜道,“你想要什么赏赐?”
话音刚落,有内侍来禀报,尚书令求见。
皇帝微诧,从宣室殿到他的未央宫可有一段距离,尚书令来得倒快,和气地道“宣。”
尚书令袁执绶急匆匆进来,脚上鞋都跑掉了一只,进来便称“陛下,此万民之福也。”
舒宜将上首让出来,与袁执绶互相见礼毕,就要退开。皇帝却笑指她道“卿可是为了新书新纸来的?主人可就在这呢。”
袁执绶睁大眼睛,对她一拱手“县主真有捷才。”
然后他就欢脱地开始跟皇帝讨论,这新技术应当怎么铺开,新印的书从哪几个地方开始送,甚至可以分地区建几个藏书苑,已供借阅,彰显一下当今仁政。
不管何时,教化之功都是大功劳,说出去也好听。有了新的印书法子,比以前可快多了,有更多人能因此得到圣贤书的教诲,也有更多举人书生能简便地得到知识。往远了说,知识就不再被垄断在世家的藏书中,朝廷的解释权更大了啊。
中书令和门下侍中也都在前头宣室殿办公,皇帝索性将他们招过来讨论铺开新技术的事情,让舒宜先去御花园逛逛。
等舒宜看够了花园里散养的仙鹤孔雀,又在廊下吹够了风,向皇后娘娘道别从宫中回家时,几个宣旨的内侍匆匆忙忙和她擦肩而过。
当天,皇帝便下了敕书,在长安及十二郡先试点建藏书坊,推广新的印书技术,天下士子皆可借阅新书,满朝上下称其为德政。
还有一道旨意是往越国公府去的,舒宜被从县主升为郡主了。
淑妃听手下人弓着腰禀报完,半晌没说话,把手中眉黛狠狠往梳妆台上一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