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他对朱雄英多么仰望,现在他就对自己现在的地位多自得,多珍惜。
可这样的荣耀还没持续多久,就出现了朱大福。
朱大福的优秀已超越了朱雄英,这种得到又将失去的忧虑,如做过山车般的起伏,让朱允炆更加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褒奖。
朱元璋脸上已有了笑意,踌躇了片刻之后,恢复了严肃,一本正经道:“有个事情还需与曹国公如实说明,父亲正妃常氏曾诞下一不足月之子,落地未曾啼哭便夭折了,后在鸡鸣寺超度,不知因何最后流落在了一民间夫妻那里,经皇爷爷调查,此子就是吴王。”
朱允炆也知道,李景隆若知道了朱大福的身份,就不一定会誓死追随他了,但他在听了李景隆的那些话,隐藏着的秘密忍不住就出口了。
话出口后,才有些后悔了。
李景隆听闻后只是略微诧异,随之脸上便带起了决心,道:“臣既决定跟着殿下,别说才刚刚封了个吴王,即便陛下真定下了储君,臣也依旧愿追随殿下。”
朱大福的身份,李景隆早就从朱棣那里听闻一二了。
李景隆既是朱棣的安插在暗中的急先锋,那该李景隆知道的事情,自不会对他有所隐瞒。
只有如实告知了朱大福的身份,李景隆才知该往哪里使劲儿。
李景隆的表态让朱允炆很高兴,他自认自己识人眼光高超,对李景隆判断准确,没看错人。
感动之后,与李景隆表达了难处,也终说明了自己今天过来的目的。
“兴明海贸风头正盛,分出四万股,每股一千两,怕是已收拢了上千万两资金,之后卖出海外三国之货物,再出上几趟海,恐要囊进天下之财了,不知曹国公可有解决之法?”
李景隆名声不错,朱允炆也信任李景隆。
事实证明,在兴明海贸的问题上,李景隆早就考虑过了,就等着朱允炆询问了。
在朱允炆那问到之后,李景隆经过了简单的思考,这才开了口,道:“倒是有一法,殿下可还记得那次顺帆海贸的商船倾覆的消息传回来之后,兴明海贸出现了股票被抛售,股价狂跌的情况吗?”
在顿了一下后,李景隆继续道:“如此说明一个问题,兴明海贸的股价是能会受外界影响的,我们主导不了他们内部的运营,完全可从外面想办法做出改变,臣有一计,殿下不妨听听,合适的话考虑如何实施,若不合适的话那就当臣没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