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小子这么早就回来啊,兴明海贸的商船回来,公司里就没事可干了?”
见到朱大福,朱元璋心里兴奋,嘴上却也不忘责备朱大福对事业上的懈怠。
朱大福漫不经心,也没停手下的画笔,回道:“干什么?船上的货物自有人安排售卖,股票攀升也总得任由消息发酵,以及公司盈利公布出去才能形成,我还有什么可干的?”
只要把合适的人,用在合适的位置上,的确没什么可干的。
朱元璋也不再纠结此事,只是问道:“此番出海回来,咱...朝廷能拿多少?”
这段时间,市舶司刚是收那些外邦商贾的赋税就已不菲,兴明海贸的商船比外邦商贾的大多了,载货量也够多,所赚自也不会差的。
朱大福也不回答,只伸出了一根手指头。
朱元璋猜想,道:“一万两?”
朱大福合上搭在腿上的图纸,回道:“至少十万两,走了这儿么久,若只拿一万两,那还走个什么劲儿,总之肯定不菲,等股票涨起来也要稀释股票了,你要不也拿些?”
与朱元璋关系混这么熟了,一直都不曾给朱元璋私人拿些股票,这也有些不够意思。
朱元璋一如既往的摆手拒绝,道:“不了,咱的俸禄够生活就成了,钱多压身。”
朱元璋年岁也大了,将来迟早要传位给朱大福。
朝廷拿着一成,朱大福私人拿着一成,这些人足可以让朱大福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
朱元璋坚持不要,朱大福也只能不再进行这方面的话题。
之后,朱大福直接把马和找过来,让他仔细介绍那三国的情况。
只有了解了那三国,大明也才方可制定方针策略。
马和知晓朱元璋不愿让朱大福知晓自己身份,在宫中的时候那以皇帝相拜,在外面的时候马和也大大气气把朱元璋当成了同僚,从始至终不会有任何拘泥。
就在这个档口,京中的人已知晓兴明海贸的商船回航了,沉寂了许久的兴明海贸股份有限公司门口围拢了一大群人。
有人单纯出于八卦,有人则想打听一下,看看公司赚了多少钱,现今股票价值几何,也有人想重新购进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