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大福对朱元璋的话没有任何怀疑,毕竟在朱大福这里,朱元璋的信誉一直都很不错,凡是朱元璋答应的事情最后都能够完成。
之后,朱元璋直接去了书房,朱大福则开始睡觉。
到了书房,朱元璋依旧兴奋,问道:“你说大福那孩子怎能知道那么多东西?”
现在哥伦布航海虽说开始了,但与大明还没有交集,对大明来书海上的情况可是一张白纸,朱大福却能把这些东西详细介绍出来,就好像自己亲眼所见过一般。
这些话若是从别人口中说出来,朱元璋肯定会把其当骗子的,但从朱大福口中说出来那可就另当别论了。
高良俊时常跟在朱元璋身边哪能不之大朱大福身份,自是要多说几句朱大福的好话。
要知道当初,朱标还活着的时候,朱元璋把朱允炆那当做第三代继承者时候,高良俊在朱元璋面前也没少说朱允炆的好话。
只是那事儿朱元璋也不能去找高良俊计较的,毕竟要知道那个时候首先是他对朱允炆极为满意,他要追究高良俊的责任,首先追究的怕应该是他。
因而这个时候在换过来说朱大福好话的时候完全就没有任何压力。
“吴王一向聪慧,擅结合各方情况归纳总结,吴王身边各行各业的人也多,或许就是从他们那里听到的。”
对朱大福身上的秘密,朱元璋一向尊重,只要朱大福不愿说的事情,朱元璋绝不会刨根问底。
自家儿孙有本事就行了,又何必刨根问底追问这些本事是跟谁学的。
其实,这也是因为有朱元璋在。
若非如此的话,这么大的事情,朱大福不管把浙西事情说的如何天花烂坠,在给不出确切可信度的情况下,是很难会放任那么大的商船出海的。
一旦官私合营,赚钱一块赚,风险也将会共担的。
若出了问题,朝廷不仅会有损失,于合作的那些商贾也必须得有一个交代。
“大福那孩子就是上天赐予咱的宝贝,可惜他流落在外太久了,若非如此的话...”
若非如此,不仅马皇后何朱标能见到,他也看早些培养他做接班人。
可惜,世间的事情是没有那么多如果的。
“罢了,在咱有生之年能见到他,咱和大明都是有福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