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数年,直到现在,依旧还有人因胡惟庸余党被牵连抄家灭族。
所以,自那以后礼部官员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就是怕再步胡惟庸的后尘。
礼部官员为难,倭国使者倒是痛快,直接指了一处人迹稀少之处,道“那里呢?那里不是没人住吗?”
礼部官员顺着手势看过去,回到道“那里是吕宋会馆,这几日恰逢他们的使团刚刚回去。”
没想到那倭国使者很是好说话,二话不说道“那我们就住那里吧,等他们再有使者过来,我倭国与大明的建交已经达成了,等下次再有使团过来,自也就有我们的会馆了。”
这还是那些飞扬跋扈,毫无礼貌的倭国人吗?
礼部官员依旧还是有些纠结,那倭国使者当即又催促道“别愣着了,难不成你还能现在就给我们盖起一间会馆来?我等还是”
话说到此,那礼部官员,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来者为客,在下可奏请朝廷以最快速度盖起会馆,也就是几个月时间,要不等会馆建起再谈称臣纳贡之事。”
礼部官员说的认真,那倭国使者险些被惊的摔倒。
他们能等那么久吗?等上几个月黄花菜怕也凉了。
“不不不,不用”倭国另一使者急急表态,连忙道“住处无关紧要,住在哪里都行,我们得马上见到你们皇帝陛下。”
见到皇帝,才能谈他们接下来的合作。
倭国这批使者火急火燎,并未有其他使者常见的那种沉稳,不疾不徐,礼部官员也不傻。
倭国使者突然来递交国书,称臣纳贡,怕是有事求到大明头上了。
这次礼部官员口气转变,表现的高高在上,直接吩咐下面的小吏安排住处。
至于住哪里,也不是以这些使者满意为主了,哪里方便就让他们住哪里。
之后倒也第一时间进宫,把消息禀报给了朱元璋。
朱大福失踪数月没什么动静,朱元璋的身体也是时好时坏,精气神也差了很多。
每日睡觉的时间较之以往也在显著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