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贯中能写出那般宏大的三国演义,心中也是有着满腔抱负的。
当初从张士诚那里离开,就是嫌张士诚偏安一隅,心中装不下天下。
后来朱元璋夺取天下,一方面是担心被朱元璋秋后算账,更多的也是想完成他心中构思多时的《三国志通俗演义》。
不然的话,罗贯中绝不会只做个闲云野的文人的。
虽远离庙堂,罗贯中依旧没忘记关注家国大事,在朱大福没来的时候,罗贯中就已对沿海之地的情况有所了解了。
他承认朱大福说的很对,沿海问题能够解决,受益的不仅仅是大明沿海之地的百姓,也有流落海上的那些人。
这也算是两全其美之事情。
而若想要海上的那些贼寇顺顺利利的下船,也只能是由他来做了。
毕竟,能够充当使者,被海上那些人信任的人目前也就只有他们。
“他们若归降,朝廷能否接受?”罗贯中又问出了最后一个问题。
他既然要行招降之事,那就得保证他们的后路。
总不能那些人信任他,跟着他上岸后面临的将会是朝廷的箭弩。
那样的话啊,可就等于是他害了那些人啊。
“当然,我岂能陷先生于不义,他们归降,自是要按大明子民同等待遇的,只不过具体如何安排得由朝廷说了算,朝廷会在此事上表现最大的诚意,他们归降之后也要本着安稳日子来,不可闲言碎语,说些动摇人心之言,更不可率众闹事,威胁大明的安定。”
招降可以,可不能变成诈降,最后反倒控制了大明现有之地。
朱大福的一些要求也算合理范围之内,谁也不想招降之后惹上一个大麻烦。
不过,既然归降,那也是不想折腾,谁还愿意再搞这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