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有史官过来把刚刚房俊讲的东西记录在案,然后呈给各个官员查看,当魏徽、长孙无忌和高士廉等人拿起来看了一眼之后,身躯猛地巨震,眼中都冒出难以置信的神色。
李世民也没有问他们,当看到他们的脸色,心中多说都已经明白。
甚至,李世民都没有来得及看房玄龄。
由于唤过来的工匠很多,所以宣纸上的曲辕犁很快就完成,直辕变成了曲辕。
刚刚说这个的时候,房俊还讲多了一些,那便是曲辕要长一点,弧度要大一点,弧度越大,那么弹力就越高,节省的畜力自然也就越多。
还有犁铧、犁壁、犁底和压镵,甚至犁箭、犁评和犁盘都可以调整。
如果做出一款觉得不好用,那么就可以多做出几种来,要试一试哪一种好用?只有测试过了,才可以推广。
如今唤来了工匠,那么自然是要做出好几种来,等做完了,肯定还需要迁来耕牛,即可测试。
当然,最主要的并不是这些,而是,他后面陆陆续续讲的东西。
说什么办法有很多种,但是万变却不离其中,最重要的还是扩宽思维,提高视野,敢想,敢做,敢为。
还说什么盖格物者,即物以穷理,唯质测为得之。物有其故,实考究之,大而元会,小而草木螽蠕,类其性情,征其好恶,推其常变,是曰质测……
此类种种,即便是对房俊极为熟悉的房玄龄都已经瞪大眼睛,屏住呼吸。
更加不用说他提出什么培育种子之法?
说此法,不仅仅可以用在稻谷身上,还可以用在橘子上,用在蔬菜上,乃至于用在木材竹子身上。
想要甜的,那就专门种甜的,想要酸的,那么就专门种酸的,培育个三五年,不行十年二十年,那么要的自然而然就可以做出来。
要建造专门培育种子的种子田,对症下药……
尽管说这种法子还没有验证过有没有用,但是毫无疑问,当几个官员被招过来看了一遍之后,心中都极为震惊。
没有出声评价,毕竟这种事情谁都不好说,李世民也没有继续开口询问,而是等李大亮那边的结果出来。
几个人坐着等了好一会儿,李大亮那边终于弄出了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