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那就请刘将军组建一支五千人的标兵吧!需要什么尽管开口,”李化龙说,“虽说朝廷的财力有限,但训练标兵是重中之重,一定要优先满足。”
“明成祖时期郑成功在台湾缴获了好多红衣大炮,大炮在这里不适应,不过我还是希望能够召集一些能工巧匠,按照一定的尺寸比例把大炮缩小些,减轻重量,保证它能适应山地机动,专门用来对付杨应龙那些只顾着冲杀的敌军。”
“太好了,原来刘将军早就成竹在胸了呢!”李化龙欣慰地说,“这样吧!巡抚衙门收缴冻结了太监邱成云贪赃枉法得来的许多财产,明天将军就亲自去领取十万两银子,作为组建标兵的前期费用如何?”
“这当然好啊!”刘挺喜出望外,连连向李化龙抱拳。
李化龙和刘挺又就围攻杨应龙的策略谈论到天黑,总督大人才辞了刘总兵,打道回府。
几天后,杨应龙的信使才辗转回到播州,报告了如何从渝州辗转到了成都的过程。
“怎么样啊?”杨应龙接过信使呈上的书信,就迫不及待地问,“李化龙看了信,有什么反应没有?”
“他当着我们的面破口大骂了呢!”信使回答,“他说主子不思反悔,包藏祸心,如此巧言,是在自寻死路。”
“哦!”杨应龙应了一声,才打开了书信。
信是自己写给李化龙的那封。
信的后边游龙走蛇地批了十六个字“乱臣贼子,无恶不作,掠我綦江,又当如何?”
“哈哈哈!”看完了书信的杨应龙大笑了起来,“我就说麻,朝廷不会把我杨应龙怎么样的,李化龙虽然在大骂,却是色厉内荏。问我掠夺綦江,又当如何,无非是要我赔偿银子认错,他得一个面子而已!”
身旁的杨兆龙连忙从他哥的手里把那封信接了过来。
“会不会是李化龙使的缓兵之计啊?”杨兆龙看了一会,担心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