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ript><sript>
不止是王林轩,明朝的很多将领都有招募走回人的习惯。大名鼎鼎的关宁军之中更是有着大量的走回人。
事实上,王林轩招募走回人的举动还有些晚了呢。如果不是有一天程元华突然跟他提起这事儿,他都想不起来明末还有这样一个战斗力强大的群体。
既然知道了这个群体,王林轩又怎么会放过他们?
虽然王林轩的部队已经满编了,不过不要紧啊,王林轩可以把那些人先收为家丁。然后让他们一点点的将军户们从军队之中替换出去就行了。
而且王林轩好歹是边关的将领,他也确实需要这些走回人来帮他提供蒙古那边的情报。
可是这样一个本来很正常的举动,在这样一个时期发生就显得有些不合适了。
眼看着局势一点点的向着自己希望的方向发展,李日宣那是开心坏了啊。虽然他都不觉得林丹汗能在王林轩的手中讨得什么好儿。
王林轩强于后金,后金又强于蒙古人,这个强弱关系是非常明确的。
而且这一次王林轩打的还是守城战,就算林丹汗集结了一支大军过来,他也很难打赢。
李日宣这个计策最重点也最厉害的地方就在于,不管这一仗王林轩是否打赢,擅启边衅的罪名就会落到他的头上。
这么听起来似乎有点匪夷所思,明明是林丹汗来打王林轩,怎么最后担责任的是王林轩?
这就是这个毒计歹毒的地方了!
王林轩能打赢林丹汗没错,但是大明绝不会想在这个时候和蒙古来一场全面战争。
这一仗的规模不会太大,说到底这就是一场麻秆打狼两头怕的仗,无论是林丹汗还是大明都不希望在这个时候跟对方打一架。
那双方是必然要和解的,只不过和解也需要理由,仗毕竟是打起来了,想要和解就要追溯打仗的缘由吧?追溯缘由就必然有一个责任人。
那么问题来了,这个责任人会是谁呢?
这个责任人显然不会是李日宣,因为他的所作所为不仅维护了国法而且他也没有任何不合理和违规的地方。
崇祯只要不是一个昏君就不会追究李日宣的责任,因为追究李日宣的责任那就是在否认大明的律法甚至是在否认大明官员维护大明律法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