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鸣惊人的故事,在春秋战国时期有两个,一个是楚庄王,一个是齐威王。也许,齐威王时期套用前辈楚庄王的故事。
淳于髡,黄县人,今山东省龙口市人。约生于公元前386年之310年间,齐国赘婿,齐威王用为客卿。他学无所主,博闻强记,能言善辩。
因为嘴臭,所以不得人缘。但是!他却得到了齐威王的重用。
在齐桓公里面,他来到齐国稷下学宫的,一直在齐国混饭吃。而到了齐威王时期,才得以重用。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他是“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并作为《滑稽列传》之首。
可见!淳于髡还是有才学的。
齐威王当政初时,“好为淫乐长夜之饮”,国政荒乱,群臣莫敢谏。
其实!齐威王是采取“大智若愚”的方法,静观其变。故意装成无能地样子,观察大臣们的举动,看看到底谁是忠臣,谁是奸诈小人。给你们舞台,让你们表演。
淳于髡针对齐威王好隐语的特点,对齐威王说:“国中有鸟,止王之庭,三年不飞又不鸣,不知此鸟何也?”
齐威王明白淳于髡的用意,极其惊讶,随即用隐语回答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振作起来,治理朝政,收复失地,使齐国强大起来。
淳于髡也因为敢于直言,从而得到齐威王的重用。
齐威王时期,除了继续稷下学宫外,还有一大功劳就是:重用孙膑打败了庞涓。
魏惠王失去庞涓这个军事大家,从此一落千丈,再也蹦达不起来了。
中原之地没有魏惠王这个捣蛋鬼,比以前安静多了,战争相对来说少了,人民的生活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