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慎从有记忆起就认识王守文这个师兄了。
说是师兄, 其实他们一样大。
大多数时候和他师兄一起玩都是很开心的,除了他师兄自己格外上进还要拉他一起上进以外。
杨慎生在杨家这种“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书香门第, 从小耳濡目染之下学问自然不会差, 只是看到王守文每天忙得连轴转, 他觉得自己还是先逍遥几年为好。
自从知道他的打算, 他师兄就看他格外不顺眼。
仿佛看到他在偷懒,比他自己加班还难受!
说实话, 他不是很能理解他师兄这种想法。
即使杨慎再怎么负隅顽抗,还是在二十六岁那年考上了状元。
杨慎发誓,知道他高中状元时他师兄绝对比他更高兴, 证据是当时他师兄直接写了一篇超长的信回来祝贺他, 字里行间的意思都是“我看好你这么多年你总算是要开始干活了”。
等他师兄从广东回来、执掌了吏部文选司, 他就正式落到他师兄手里了。
那天他师兄见到他时的笑容, 真是让他一点都不想去回忆。
世上怎么会有他师兄这样的人啊。
不过杨慎也不是爱躲懒的性格, 既然已经踏入仕途, 他自然也想一展宏图。
这一干就是许多年。
杨慎也出了翰林, 来到了他师兄执掌过的文选司。
他师兄跑来他家蹭吃蹭喝,积极地给他传授了许多搞人事安排的经验。
具体概括为先发挥他过目不忘的绝技给每个人选个最适合的岗位,然后再找各衙署主官开开会让他们好好关照新人,秉承着“只要干不死就让他们使劲干”给他们安排活干,务必要让他们对新岗位充满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