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哥儿这么一想,也就心安理得地把自己心里头那一点儿纳闷给摁了下去,舒舒服服地睡了一觉。
第二天假期就结束了,早上文哥儿照旧回翰林院读书。由于大伙刚享受完元宵十天乐,他的讲章还没来得及递进内阁,理论上来说下午是不用进宫去的。
不过李东阳给他捎了句内阁那边的话过来,说是让他今天写好送进宫去,他们读过觉得没问题就可以直接去东宫那边找太子了。
估摸着是朱祐樘那边被朱三岁催了,直接给发了话。
文哥儿只能感慨今年的王七岁依然这么受欢迎了!
现在这流程就很令人惆怅,大家都知道讲章是瞎掰的,可是谁都不吱声,该走的程序还是得走。
文哥儿先把讲章的事搁到一边,赶完了自己的功课才着手瞎编。
这才刚过完年,确实应该给朱三岁讲点新鲜的了。
就是你了,《出师表》!
看看这里头涉及了多少成语吧——
这个“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讲个十天八天没问题吧?
这个“陟罚臧否”,多么深奥的管理学知识,讲个十天八天没问题吧?
既然提到了诸葛亮,顺带将整个三国再讲个十天八天没问题吧?
这不得从汉末衰败讲到诸葛亮六出祁山、含恨写下《出师表》!
文哥儿算盘打得噼啪响,分明只是想捣鼓出一份两三个月都不用换的讲章,愣是把内容写得冠冕堂皇。
这个涉及用人的道理,得讲!
这个涉及为人的道理,得讲!
他可没有给太子说书的打算,只是这个词涉及的东西实在太多了,统统都得讲!
文哥儿哼哧哼哧地列了个庞大的成语网络,表示这得花很久很久才能把全部内容讲完,绝对不是他在试图糊弄太子,他也绝对没被什么《三国演义》洗脑。
文哥儿忙活了半天,优哉游哉地溜达去内阁递交讲章。